原标题:驴肉火烧 下个沙县小吃?
5月19日,河间第五届驴肉火烧美食节开幕。数据显示,河间驴肉火烧从业者6.2万余人,门店遍布全国各地,驴肉加工和餐饮产业链年总产值已达83亿元。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同为区域餐饮代表的沙县小吃,今年3月底,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从业者30万人,年营业额超500亿元。
地方小吃多是小作坊,富民不强市。当很多地方小吃产业缺乏发展动力的时候,沙县却把小吃当作富民工程,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培养。
结果是亮眼的:20年来,沙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04元提高到22185元,城区面积扩大近6倍,交通也从仅有的一条铁路、一条国道、一条省道发展为福建省的交通枢纽之一。
1997年,沙县召开了首次小吃专题研讨会,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成立同业公会,打造小吃一条街,注册统一商标,确定每年举办沙县小吃文化节,沙县小吃开始了“有组织、有规范、有标准”的发展。成立沙县小吃集团、编制门店服务规范和管理标准体系,建立中央厨房。2019年,沙县还设立2000万元的小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发展数字化,将各门店资金流、数据流回流至沙县总部。
不难看出,沙县小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主动引导,走的是不断创新之路。
2012年,河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收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河间市出台了《河间市驴肉火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驴肉火烧确定了“走龙头带动的路子、走连锁带动辐射的路子、走品牌化建设的路子、走政府引导孵化产业链的路子”。同年,河间市驴肉火烧产业协会成立,2018年《河间驴肉火烧加工技术规范》颁布。河间深度挖掘河间驴肉火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弘扬河间传统美食文化,强化河间美食文化品牌,同时结合河间市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不断推动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相结合。
在不断落实政策推进驴肉火烧发展过程中,围绕“规范运行实现新常态、规模群体实现新扩张、产业链条实现新延伸、品牌形象实现新提升、产业效益实现新增长”的发展目标,河间市政府引导和鼓励区域驴肉火烧从业者朝着将河间驴肉火烧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向“产业一体化、整体规模化、企业品牌化、运行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发展方向迈进。6年来,驴肉火烧产业已拥有自主商标20多个,河间驴肉火烧被评为“中国旅游金牌小吃”,河间市被命名为“中国驴肉火烧之乡”,驴肉火烧美食节被评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
但驴肉原材料溢价空间和供应商议价能力弱,让河间驴肉火烧很难保持亲民价格,驴肉火烧产业离形成龙头品牌影响力还有些距离。
沙县没有照搬照抄洋快餐的发展之路,因为过高的门槛会将农民挡在小吃市场门外,这对驴肉火烧这类快餐小吃发展同样适用。业内人士认为:营销组合别试图弥补短板,要让长处更长。当下,驴肉火烧产业在标准化程度、品牌资源力等诸多方面并不占优势,走洋快餐标准化、规模化复制之路很难行得通。
如何从成功案例上寻找经验并开辟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径,正考量着地方政府及从业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