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双十一”过后的第一天是个周一。和往常不同,每个人在枯燥地工作之余都有了点盼头,那就是:等快递!写字楼中来回穿梭的快递师傅的背影,在剁手青年眼中像是送快乐的“小天使”。有些人表面平静,其实背地里不知道刷了多少次物流信息了,仔细看ta的脸庞,竟然还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这个周末,让我们来聊一聊“双十一”和这场购物狂欢背后的“剁手青年”们。
“剁手青年”们
剁手青年:小星星
小星星是日常剁手达人,日均两个包裹的她和快递小哥已经培养出足够的默契,放下-签名-走人,犹如熟识多年的老友一般。然而这个双十一,她却有些反常,仍旧日均两个包裹,无增无减。据她自述,双十一的满减规则太过复杂,为了不让自己的脑袋不堪重负,她选择退出战场,安静的做一个“双十一编外人员”,将功夫用在平时。
剁手青年:思思
精打细算的思思则在双十一之前开始的一个月,就列出了“剁手清单”,在这个清单上,有她和老公的衣服鞋子、日常的消耗品,还贴心地为爸妈准备了扫地机器人。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待“双十一”零点的钟声敲响,立刻投入战斗。这是一场消耗战,各种各样的满减规则,一小时之内付款优惠、前100名付款优惠,她早已熟络于心。这个双十一,思思以将近30个包裹的战绩成为了办公室的“剁手花魁”。
“剁手青年”的痛苦你不懂
拿到包裹的心情是快乐的
然而剁手的过程却……
看着秒表,掐准时间
就在下一秒下订单
然鹅……
等了半天
商品全都失!效!了!
为了凑够满减
越买越多……
满意的东西都买到了
结果都寄给前女友了
不禁向天空大声的呼唤
这是肿么了!
数读“双十一”
截至2018年11月12日零时,2018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成交213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深圳人以63.94亿元的“剁手”能力,荣登今年“双十一”城市成交额最多的十大城市第五位。其中,80、90后为消费的主力军,占消费人数80%以上。
深圳人喜欢买什么
深圳今年“双11”全天交易在广东全省排名第2位,90后消费者“异军突起”,以占比42.3%的微弱优势成为“剁手”冠军,80后消费者以占比41.7%屈居第二。
在各年龄段中,最喜爱的商品排名第一位的是手机;除了手机外,深圳人还喜欢购买低帮鞋、连衣裙、针织衫和奶粉;最喜爱的进口商品第一位是保健食品,面部精华、面膜、纸尿裤及牛奶粉紧随其后;深圳人最喜爱的土特产第一位仍然是大米,三七、牛肉、枣类制品及苹果分别占第二至五位。
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市民也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享受型消费上,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更有品质。根据阿里数据显示,深圳人最爱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前五位分别是香港、泰国、日本、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买买?
都说“消费降级”
然而在“双十一”大战中
每个都不手软啊!
月薪3000,买个10000
顶多“四大皆空”嘛!
信用卡、支付宝、花呗、微信都变成负数
买买买就让我嗨森!嗨森!嗨森!
小编不禁要问
没钱,为啥还买得那么开心?
稀缺性冲动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瑞安·豪威尔(Ryan Howell)认为,购买的冲动是一种本能。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们的重要任务是将周围各种可能有用的东西带回家。人们看到任何有利于生存的东西:一块石头,一些坚果,都会收集起来,即使暂时还用不到它们,但也要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人们担心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不会遇到这件东西。即使现在物质并不匮乏,但是面对稀缺品的时候,人们与生存有关的焦虑感仍会被唤醒,导致我们想去拥有这些稀缺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现在不买这个东西,它将被别人买走,它将永远消失,或者这个价格只有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至少需要再等一年了。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lossa version)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如果商品不打折时,不购买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付出成本,因此心里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商品打折,不买好像就意味着损失了“一个亿”,这种感觉会促使我们去买买买,以减少自己的“损失”感。
重获控制感
人们买东西的另一个原因是,购物让他们重获控制的感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营销学助理教授斯科特·里克(Scott Rick)发现发现,“零售疗法”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方法。购物确实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分泌出来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感的物质。在食物、性以及购物等令人愉悦的事物的作用下,多巴胺的分泌会增多,从而启动大脑内部的奖赏回路,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对一些人来说,如果他们感到悲伤,购物能释放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快乐。购物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恢复一些控制。总的来说,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会帮助人们更有控制感。
“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