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电商榜单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一人份量的商品正在爆款中迅速蹿红:迷你微波炉销量增98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630%、一人火锅销量增210%……这些日常细节,正在不动声色地折射“单身经济”的崛起。
年龄、学历、颜值、家庭状况、财富和社会资本建构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那些在金字塔中占据较高位置的人们成为“剩男剩女”,并非条件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愿意等待,不愿意将就”。笔者在高校工作,身边有多位女教师都是“单身经济”的享受者;不因单身而降低生活品质,即使是一个人也要活出风采,“单身经济”的方兴未艾,说到底就是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精细化的需要。
大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来到大城市打拼,成为“空巢青年”。一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在大城市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虽然他们的情感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但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也有消费的需求;在过去,单身青年的消费需要没有被精准地把握,没有将他们和普通消费者区隔开来。
从昔日火爆的“第二份半价”“多人同行一人免单”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单人套餐、自助唱吧和形形色色的“单身必备”“单身之选”的迷你商品,面对逐渐增多的单身群体,市场也在逐步进行回应。“单身经济”有的时候不仅能够让单身群体以更低的成本购买到商品和服务,也能让商家“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实现了互利共赢。
“单身经济”的如火如荼,也和单身群体的去污名化密不可分。曾几何时,一个单身女青年独自到餐厅就餐,就会遭遇一些人的指指点点,承受他人的“阴暗想象”与“恶意的揣测”。现如今,整个社会对单身群体越来越包容,“一人食餐厅”“独自旅行好去处”都有效地满足了单身群体的消费偏好与诉求。
神奇的网购,给“单身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单身群体足不出户,就可以让许多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与非单身群体相比,单身群体通常拥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倾向于关注自我和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他们更在乎“愉悦感官”,更在乎新奇刺激的消费体验,兴趣爱好更加多元,消费内容也日益多样化。
“单身经济”作为一种将单身群体的需要、认同、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一人量”商品成为大趋势,也折射出单身群体“一个人生活,更要对自己好”的价值观念;“单身经济”呼唤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功能上更加精致、细节上考虑更加周全的商品,以此来推动单身群体的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