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双十一”没有意外。
11月10日22点56分,京东方面宣布,其“11.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000亿元;11月11日1时47分26秒,天猫方面宣布,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元,而2017年达到该数字用了9个小时。
最终,“双十一”两大主角销售额再创记录: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11天累计下单金额超1598亿元;天猫“双十一”数字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也最终定格在2135亿元。
消费保险受青睐
创纪录的销售额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只是数字,数字背后一个个快递中的“战利品”才令消费者“牵肠挂肚”:鞋子不满意,想退货怎么办?羽绒服到手后,5天就降价怎么办?买了个牛皮包,发现不是牛皮怎么办?
正是为了免去消费者在“买买买”时的后顾之忧,保险成为商家备战“双十一”的重要武器。
今年“双十一”,蚂蚁保险联合了13家保险机构共推出六大类70余种保险,包括价格保证类、质量保证类、物流保障类、退换货保障类、售后维权保障类、信用履约保障类,涉及质量、价格、服务品质、物流和商家经营保障的全链条。
而随着交易额再创纪录,为“双十一”保驾护航的消费保险出单量再创纪录:11月11日,蚂蚁保险联合13家保险公司提供的消费保险全天出单量达到11.3亿单,同比增长23.89%。预计今年天猫的消费保险将覆盖超4亿消费者以及超400万家商户。
作为京东金融的重要板块,保险在“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商场场景的深入植入,京东金融为用户送出各类保险超过1亿份。
保险数量增长的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蚂蚁金服为例,单笔保费可以低至不到1元,但出单量可以达到11.3亿,这相当于平均每分钟生成保单78万份,平均每秒钟的保单生成量就超过1万单。如果把消费者“买买买”过程进行拆分,在消费者拍下配备“退货险”“保价险”等消费保险的购物订单的瞬间,在零人工参与的情况下,蚂蚁金服的大数据系统通过算法的精算模型,根据买卖双方各自的退货率、商品类目和消费行为数据因子,实现千人千面的消费保险定价,保费与商品价格一起生成购物订单,再由消费者完成支付。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表示:“单日出单11.3亿笔,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出单能力的绝对高峰,考验的不仅是数据处理能力,更是从商家到蚂蚁金服再到保险机构等所有链条之间的无缝衔接水平,达成这一协同不只难在其规模,更难在其精度。”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除了“双十一”当日的出单压力,目前正在接受考验的是“退货险”。据悉,包括“退货险”在内的消费保险,超过九成的理赔依靠后台技术的识别和判定。
加入高质量消费的“购物车”
从各大电商平台数据透露的信息来看,今年“双十一”的关键词为“高质量消费”。
“从今年的情况看,高质量消费是最大特点。”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在11月11日表示,无论是进口快消品、大品牌和高端品牌、价格相对较高的新奇特商品销售的火爆,还是拼购中大品牌、高价值产品销售增幅明显,还是年轻用户消费更注重品质,都凸显出高质量消费这一特点。
高质量消费现象的出现,使保险不仅仅是消费链条中的保障者,也成为消费者高质量消费的对象。
而保费打折则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方式,不过,打折幅度较高的险种主要集中在意外险、账户安全险等保费本来就不高的险种。京东金融保险业务就在“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打出“花小钱办大事”的口号。比如,福利版京英百万医疗保险,首月保费只要1元,可选择享受最高300万元一般医疗保险金、最高300万元100种重疾医疗保险金以及最高1.8万元意外住院津贴。京东金融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4时,其保险业务新单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33%,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医疗、重疾等人身险以及延保产品销量靠前。总体来看,延保类产品销量最高,尤以手机、大家电的延保为首;人身险产品中,医疗险销量最高。
在保险公司的自有平台,也进入了“双十一”时间。比如,在11月11日至15日这五天,平安健康险的销量王——e生保plus的投保年龄开放到65周岁,尽管并未在保费上做文章,但却解决了60岁到65岁老人想买而不能买的痛点。
抓住消费新群体
作为“双十一”的护航者,保险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蚂蚁保险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8年,“双十一”当日保单量从1.5亿单增加到11.3亿单;保险产品种类从单一的退货运费险扩张到六大类70余种。“双十一”前夕,蚂蚁保险场景保险部总经理王允较就表示,今年对消费者的保障将从国内推展到海外,让全球消费者都能在“双十一”放心购。对于海外“剁手党”而言,原来动辄15天的退货时长将缩短至平均3天。
十年来,“双十一”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中率先企稳,也见证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渐进过渡。而对于保险业而言,则要在这一最火热消费场景中,看到未来。
日前,阿里巴巴等联合发布《天猫“双十一”十年洞察:新消费时代到来》显示,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不同线级城市用户的深度参与,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重要趋势。2009年,参与“双十一”的主体消费者是“80后”,占比超过六成;2015年之后,“90后”占比就超过了“80”后,成为最主要的线上消费群体;2017年,在参与天猫“双十一”的消费者中,“95后”占比已经接近两成,从不同年龄段客单价同比增速来看,这一群体增速最快。
除了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变化外,“剁手党”的地域构成情况也在十年间悄然发生改变。从天猫“双十一”十年的消费数据中可以发现,虽然成交金额前10位的城市一直集中在一二线,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渐释放。
因此,保险业若想在转型中找到新动能、抓准新方向,“95后”消费群体以及三四线城市显然是不能忽视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