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蜗牛”,用爱陪你慢慢走
今年的“99公益日”上,爱心市民与“蜗牛”亲密互动。
16日,沙县府北路“蜗牛之家”,一群特殊的成年人正在学习基本社交技巧。他们因各种原因患有心智障碍,生理年龄从20岁到40岁不等,但心智无一不停滞在孩童时期。心智障碍者多伴有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学习速度比同龄人显著迟缓,因而有“蜗牛”的昵称,“蜗牛之家”也由此得名。
“蜗牛之家”活动基地从不断变更到固定,教学从不得章法到自成系统,学员人数从4人发展至20多人……尽管前路漫漫,“蜗牛之家”仍在曲折前行。
“小聚会”孕育“大梦想”
55岁的陈凤英经商失败从北京回到沙县,她的女儿阿梅,今年21岁,由于智力发育迟缓,难有长期玩伴;徐小琴的儿子阿华因晚生缺氧而智力低下,她多次尝试让儿子就业,都以失败告终;黎招姬的妹妹小芳因罹患抑郁症,时常走失。
“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团体。”徐小琴说。
2017年6月25日,三个特殊家庭跌跌撞撞走到一起,开始了第一次家庭聚会,并为聚会取名——“沙县融康心智障碍者互助会”。
“‘融康’二字,寄托着特殊家庭的共同夙愿:希望孩子们与社会融合,健康成长。”陈凤英年过五旬,深知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太多了。她期望,孩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独立完成坐公交、吃饭付钱等社会行为,拥有正常社交能力。
一开始,他们每周聚会两次,但囿于天气变化,活动时常停滞。同年8月,在沙县残联牵线下,沙县文广局特许他们每周六上午无偿使用沙县体育公园综合馆。
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羽毛球、汽排球、跳舞等运动,看菊花展、逛湿地公园、游马岩山庄等郊外活动,到沙县小吃城洗菜、端盘子等社会实践活动……“蜗牛”们的视野日益开阔。
今年夏天,沙县残联再次牵线,联系沙县民政局提供原双拥办一楼办公室,作为互助会免费教学用地,并出资装修和置办教学设备。
“90平方米的专用教室,教学区、办公区、洗漱区、厨房等功能分区明确,黑板、桌椅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陈凤英感叹,有了固定教室,教育课程终于能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和实施了。
10月9日,民办非营利性企业“沙县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陈凤英等7位家长共同发起,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蜗牛”。这也是三明市唯一一家针对心智障碍者注册的非营利性机构。
各方援助,融合“加速度”
“请坐,请你喝茶……”面对陌生的来访者,32岁的卞文杰主动欢迎、回答流利。然而,他刚入班时,常常坐立不安、躲在妈妈背后拒绝互动。“这样礼貌热情的文杰,换作一年前,完全不可想象。现在他可是班里的积极分子呢!”徐小琴欣慰地说。
像卞文杰这样进步显著的学员还有不少。“这离不开爱心人士的耐心支持。”家长吴志红满怀感恩。
家长们都称呼援助中心为“蜗牛之家”,并纷纷献计献策,主动融入。目前,共有6位家长担任老师。她们各尽所长,教授社会规则、文化知识、音乐舞蹈、文明礼仪、生活技能等课程。
今年3月,沙县剪纸艺术家周建波加入“蜗牛之家”,周建波坦言,教他们剪纸,不只是传授一门技艺,更是为了传达一种理念,残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有所作为。
40岁的小芳,正是在不断的剪纸练习中,爱上了这门艺术。她的思维越来越清晰,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一年多来,“蜗牛之家”共组织各种活动80多场,课程学时累计超过2000个小时。“别的孩子是论天进步的,这些特殊孩子是论年进步。”陈凤英说,学习一项新内容,需要多次操练、时时复习巩固,他们才能真正掌握。
所幸的是,爱心助力源源不断:来自三明农校、沙县淘金山俱乐部、阳光峥艳、有情劲草等社会团体的志愿者,纷纷与“蜗牛”结成一对一伙伴;三明农校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在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申报了“小蜗牛朋辈陪伴者”项目;沙县团县委推出“星”梦齐圆——沙县自闭症青少年及其家庭支援计划……
“尽管困难重重,也要继续前行”
在沙县团县委、沙县慈善总会、三明农校以及各社区和志愿团体的帮助下,今年的腾讯“99公益日”活动,共为“蜗牛之家”募捐了约2.9万元。
尽管社会各界时有助力,但资金不足仍是常态。陈凤英坦言,家长们多为农民,其中部分选择外出打工或经营沙县小吃,收入不多。同时,心智残障者只是一个小群体,许多企业选择公益项目时,更关注环保、农村、教育等社会效益更突出的领域,对心智障碍公益资金投入力度尚显不足。
“资金‘造血功能’的短板依然难以补齐,完全靠公益捐赠获取资金,不现实也不稳定。”“蜗牛妈妈”阿芳说。
此外,专业人员的不足也是发展的一大障碍。在陈凤英看来,“蜗牛”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弱,一对一的特教培训更有利于他们成长。但这一领域的专业度要求高,有入行意愿的社工少之又少,像沙县这样的山区小城,专业人员的缺口更大。
“尽管困难重重,也要继续前行。”陈凤英坚定地说。经过她的牵线,“蜗牛之家”已与非营利性的网络化组织“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对接,并在联盟帮助下,借助“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公益项目,推动“快乐营”“趾印计划”“社区老友计划”“友爱校园行”“专才计划”等落地沙县。
“目前,沙县残联正在申报三明市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项目,有望帮助部分心智障碍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沙县残联理事长陈桂贤说。
然而,这些仅仅是开始。
“帮助孩子们就业,是我们最大愿望,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徐小琴说,未来,希望通过支持性就业和辅助性就业等方式,让条件匹配的“蜗牛”获得一份工作,并在工作环境中,充分与健全人互动,激发自我意识,逐步建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观念。
(福建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