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演员王志文已有不少年头。此言一出,我估计会招来不少板砖。关于王志文“形象不健康”之类的话,我听多了,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坚信王志文是一个好演员。
先说说王志文的戏。王出道恐有十余年吧,初入行,一部艾芜旧作改编的《南行记》,就把圈内人给震了。90年代初,《皇城根儿》名角云集,王志文演许晴的男友王喜,尽管是个配角,但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松弛”,反倒让很多人越过频频露脸的主角,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小人物。
让人啧啧称道的恐要公推《过把瘾》。北京“愤青”方言那带点调侃带点痞气又不失正直的形象,这么多年仍在不少人心中屹立不倒。
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长发飘飘的陶塑家王志文尽管开始扮酷,但透些儒雅气的做派也还挺招人。
《无悔追踪》没看过,不过看过的人士有此同感:王志文演活了一个“潜伏特务”特殊的一生。甚至有舆论称,此为王志文迄今最为成功的力作。
能收能放,明明身心投入激情迸发了,可又偏偏“绷得住”。这就是戏好的王志文。现今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但凡成名,这“星”必定频频露脸于各种出镜场合上,或“自我感觉极度膨胀极度良好”地侃侃而谈,或为表现“亲和力”而在众目睽睽下使劲拿自个开涮至媚态丑态百出。但这些年,谁见过王志文露脸于种种闹噪噪的娱乐节目、频频荣任小报花边主角?———很少!即便在前些日子的“口香糖事件”中,自始至终王也不属于叫喳喳的那种。有更甚者,前些年某时盛传王因吸毒而死,有好事者致电王家,据说王志文就淡淡一句:是因为我太瘦了吧。
“低调”、“不瞎掺和”,在花里胡哨的演艺圈简直就是一种“另类”,一个演员的素质比方说敬业呀内敛呀由此也能看个大概齐。但眼下,我喜欢的演员王志文,必须加一个定语了———“瘦子时期的王志文”。
现如今这位略有发福的中年王志文,给人感觉是有些“绷不住”了。这种感觉自《刑警本色》始。应该说,王志文塑造的警官萧文,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相对于尤勇式胡子拉碴的警察形象,萧警官是身段单薄干瘦些,做派知识分子化一些,情感追求更执著更坦白些。但中年王志文的表现开始“拿糖”。萧警官有很多义正辞严的戏,但偏就此时,神情肃然的王志文分明端着什么又放不开什么,拿腔拿调也就到了不堪地步。
到了《让爱做主》,王志文似乎越发地想让看着他成长的观众看到:我王志文已成熟啦,我王志文要思考啦!而且这种要我们重新认识的渴求似乎又无比迫切,因此,王志文端出一种深沉状,不管是面对糟糠妻还是朋友妻抑或是朋友小蜜,他的大义凛然,他的滔滔不绝,他的声嘶力竭,却又时刻透着某种“刻意的卖力”,然而,惟其“刻意”,倍显乏力。
这仍不是登峰造极。日前的《黑冰》,让我终于发现,学戏剧出身的王志文实在具备一个话剧演员的所有素质:中气十足的嗓门,幅度夸张的动作,瞬间即变的表情……嘴里要随时随地背诵学贯中西的“知识”,浮肿眼泡包围的小眼睛还得瞬间万变种种狡诈眼波,不再瘦骨嶙峋的体态必须随时有180度大转身的准备……卖力哪!此时此刻我实在是同情他到了极点。但口若悬河谈古论今的王志文恰恰忘了一点,这不是话剧,而是电视剧。舞台上恰如其分的夸张在荧屏上看来,只剩下搞笑价值。
戏演到这份儿上,当年的瘦子王志文,演技派应有的激情与投入是发扬光大了,但举手投足间那份更难得的“放松”和“随意”却荡然无存。
不得不承认《黑冰》很招人看,毒品、高智商、犯罪、三角恋,此剧掺和了几乎所有集中眼球的娱乐元素。但坦白说,《黑冰》处处充斥着“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假装高傲状”的“肥皂剧病毒”,蒋雯丽费力的嘟嘴假笑抛媚眼,师小红屡屡无来由的英雄救美,就够让人添堵的了,还要时时洗耳恭听王志文大段大段的说教,这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我始终搞不清:究竟是故弄玄虚的《刑警本色》成就了王志文,还是王志文的煞有介事酿就了《黑冰》,抑或是假装高傲的《黑冰》毁了王志文?也许,这笔糊涂账,需要两片的编导张建栋王冀邢一干人等和王志文三方坐下来反思。
如果没记错的话,王志文出生于1966年6月26日,也就35岁,依然是年轻有为呀,实在没必要这么早就“玩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