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前男孩多,2007年后女孩多。”说起这些年婚恋领域的变化,朱芳从自己家的花名册上就能看出特征。每一位求助者来到这里都要填写一张单子,上面记录着征婚者的基本信息和择偶标准,填好了放在朱芳准备的资料夹中,最厚的一本100页,最薄的也有30页。“其中 61本是女孩 ,26本是男孩。”朱芳指的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加上20本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和18本老年人的资料,至今仍有上万人活跃在朱芳的圈子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给人介绍对象特简单,公园一见面,俩人儿就成了。”从逛公园认识的公园售票员,到逛商场遇到的热心买布小姑娘,或是出门打酱油的司机,只要朱芳热心上前一问是单身,定了时间地点,一见面就成的例子很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一批的外地人涌来北京,他们也有找对象的需求。不仅如此,1998年,朱芳上了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连续播两集,一下成了红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二十岁的小姑娘小伙自己找, 90年代末期及以后,就是家长带过来找,年龄也大了,都是三十几岁的。”朱芳说90年代以前人们工作比较单一,总结起来有“八大员”,比如炊事员、售货员、售票员、理发员、安全员等。后来有了“新八大员”如多了公务员、演员、文员等。经济上也有变化,90年代以前大家工资都差不多,90年代以后,工作多样,挣钱也有多有少了,择偶标准也增加了这一项。
在朱芳的眼里,他认为2011年以后人们的择偶标准开始有些“脱线”了,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更让朱芳无奈的是:“现在的孩子很怪,不着急,让家长愁,思想和过去不一样。”
不为发财为心安
干了47年红娘,不仅没发财,还往里搭钱费力。上班的时候,朱芳工资中有三分之一得拿出来做活动经费。到了发工资的时候,老伴儿就问他:“你工资条呢?”朱芳总是敷衍了事。有时还为自己辩解:“别人喜欢养花养草,打牌赌钱,我都不爱,就喜欢给人介绍对象,养鸟还得买鸟食呢,我这事儿上花点钱算什么啊!”
1996年前,朱芳全凭一腔热情为人牵线说媒,义务奔波在求偶人的中间。随后朱芳的话费开始直线飙升,起初租房,房子需要租金不说,每月的电话费就是七八百,打印表格、文件,制作通讯录,添置桌椅板凳,来人沏茶倒水、组织联谊活动都需要钱。后来朱芳开始象征性地收钱,前来登记的人收200块钱,管终身。
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的合作伙伴也多起来,但这让朱芳苦恼。按理说,人多力量大,能更好地为单身朋友服务。但朱芳合作了一次发现苗头不对,很多人借着自己的名声不干正事,赚取不义之财,把好端端的事儿给办歪了。“这些单身朋友出于信任,来这里托付终身,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愿望,其他事免谈。”朱芳的意思是,很多要求合作的机构或个人以盈利为目的,抬高中介费不说,还增加了很多套餐,让前来求助的人额外消费,有些活动因此办不成,朱芳挥一挥袖子,打发走了合作方。
说起朱芳的“红娘”传奇,不能不说说他的老伴儿,在朱芳初当红娘的几年中,他的妻子是极其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朱芳有一个近80岁的老母亲,下面有两个不大的孩子,住房紧张且分文不挣,再加上他一个大老爷们做媒人有点怪,所以夫妻俩经常吵架。一次,妻子正在气头上,竟把他攒了多年的征婚通讯录扔到火炉里。所幸朱芳眼疾手快,用夹子夹了出来,留下了一半。朱芳因此还掉了眼泪,但他没责怪妻子,反而下功夫做起了夫人的工作,同时尽可能地分担家务事。看到丈夫热心于公益事业,妻子深受感动,从反对转向支持。如今老两口把为人征婚当作老来事业。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