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8日电 8月28日,“2018‘青春上海’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上,上海团市委与来自互联网、汽车、演出、旅游、体育等7家不同领域的领军企业签订新一批合作伙伴协议,与此同时,团市委还联合沪江发布了《2017上海青年互联网学习研究报告》,用数字解读新时代的青年人。
此次发布的“2017上海青年互联网学习研究报告”调研对象是本市18-45岁的上海市网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和男网友相比,女网友更愿意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并且越是高学历的网友,提升自我的意愿也更迫切。在沪江平台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网友占比高达85.3%。
23岁-32岁的“轻职场”人士最爱互联网学习,两者占比达55.7%,而28岁-37岁的网友学习毅力最强,年学习天数(一天之中登录过沪江网校APP即统计为学习行为)超过80天。
沪友closedfate(化名)即是坚持学习的典范,大学毕业先去当兵,后来因为想换工作,29岁的他决定去德国,从预科也就是本科开始重新学习,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学好德语。为此,他辞了工作,一个人拎着包从新疆来到了魔都,住在亲戚家的一个小阁楼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及3次固定时间的遛狗,全部时间都在学习德语上。最后,他终于梦想成真,拿到了德国大学入学通知书,去德国留学。
从地域上而言,浦东新区的网友因人口基数大,学习人数最多,其次是黄浦区和闵行区。而人均学习天数最多的是浦东新区、普陀区和长宁区。
相比线下学习,日渐成熟的线上培训系统因其无时间和地点限制,迅速成为信奉“时间至上”的青年人更偏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男性与女性的选择也呈现了两个极端,女网友偏好语言类、艺术类和生活类等较为文艺的内容,男网友则更偏向于财会金融、办公技巧和职场口语等实用类内容,考试考证、职场提升和子女教育也是驱动青年人学习的三大理由。
35岁的小林(化名)曾因仅有高中学历而在工作中备受歧视,为了改变命运之路,下定决心自考本科。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沪江网校学习英语。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她每天还会抽出至少四个小时学习英语。通勤的路上坚持练习英文听力,下班后书桌前一坐就是到深夜。在一年多学习英语的时间里,她整理了12本笔记,用了无数张稿纸。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给境外同事打电话手都不抖了, 工作日常用语及国外社交礼仪知识了解也大有进步”。 现在的她,已经成功从某国内服装厂转型到外资公司,实现职场转折。
从学习行为上而言,青年网友学习的高峰集中在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在9点达到最高峰。此外,移动端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占比超过一半。上课时间灵活、不受地域限制是上海网友选择互联网学习的最大原因。多数网友喜欢在家中学习,其次是在交通工具和公司中。
《2017上海青年互联网学习研究报告》的发布,不仅勾勒了一幅互联网背景下细分领域的当代青年画像,也为未来共青团工作及相关的组织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随着“网上共青团”建设步伐不断推进,“青春上海”粉丝达到近150万,电子团员证申领超过100万,青春上海ACT+注册用户超过90万,成为了上海青年活动交流的标志性集散地。
去年6月,沪江与“青春上海””签约,成为首批与上海团市委签约的合作伙伴企业,一年多来,双方紧密合作,推出亲子学习卡、走进基层团委,吸引了广大青年群体的关注。
未来,青春上海将联合沪江等15家签约伙伴,为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青年人提供最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最富有激情的城市风尚,和最温暖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