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2月8日电 (林春茵 闫旭)在提出上市口号5年之后,沙县小吃近日获“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投资。福建官方亦紧锣密鼓,借“中餐繁荣计划”,闽菜“走出去”首推沙县小吃,让福建这一特色小吃在海外开枝散叶。
作为“海外惠侨工程”八大计划之一,“中餐繁荣计划”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于2014年起推出,将以提升海外中餐业水平,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作为重点。
7日,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挂牌福建商学院,并在沙县举办首期海外中餐厨师培训班。中新社记者自福建省商务厅获悉,未来规划中,至2018年底,该基地每年为海外培训中餐烹饪人才不低于1000人,两年后累计培训4000名以上。
除沙县小吃外,福建还将培育3个以上拥有100家海内外门店、年营业额上亿元的连锁企业。至2020年,这样的连锁企业将力争达到5个以上;并形成1至2个辐射能力强、营业额超5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与之匹配的特色食材供应链,同时建立闽菜标准体系。
闽菜“走出去”的另一个背景,是福建餐饮业日益壮大。2014年,福建省餐饮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第十个餐饮收入千亿大省,2015年餐饮收入再次超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109.5亿元,同比增长10%。
沙县小吃为何成为闽菜“走出去”的探路先锋?沙县商务局局长杨爱梅用一组数据说明其“国际范”:沙县小吃店遍布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县已在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
在中国,隶属于福建省沙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沙县小吃集团近年谋求上市动作频频。雏鹰农牧11月29日发布公告,拟共出资1.35亿元投资沙县小吃集团旗下沙县旅游、沙县投资,进军供应链上游。
“沙县小吃在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树立了连锁经营示范品牌,为中华餐饮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杨爱梅同时表示,海外市场与国内完全不同,沙县或将“另起一套人马”应对。
业内受访人士指出,沙县小吃面临的标准化程度不足、经营业主分散的发展弊端也堪称海外中餐馆窘境的缩影。培育闽菜厨师、筹建海外仓、搭建中央厨房是沙县小吃成功出海的必经之路。
欧洲福建发展联盟主席、满利通国际董事长何家金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曾投资上百万英镑在英国伦敦二区开建了当地最大华人餐馆,本来想推闽菜,但因厨师难寻而放弃。“海外会讲英语、会烧‘佛跳墙’的厨师太难找,从中国申请进来,人工则比当地贵30%-40%。”
“海外华人餐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单店采购可能占据收入三成,利润单薄。若实现中央厨房、统一的原料供应配送体系,则可大幅降低成本,也可以保证菜品标准和多样。”何家金说。
从事进出口贸易20余年的闽籍侨商、味民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卫民也指出,应从中餐流通体系入手,通过总仓到海外仓到顾客的物流模式,减少货物实际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利用跨境电商贸易模式,整合海内外货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