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成为研发投资第二大国 资料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昨天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今年有望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研发投资第二大国。
增长速度惊人
经合组织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研发投入的增幅超过20%,按照这样的趋势,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达1360亿美元,有望首次超过日本,后者全年研发投入预计为13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中国研发投入的飞速增长令人吃惊,”经合组织科技部门主管派拉特表示,“为了赶上这种强劲增长势头,OECD国家需要提高研发体系的效率,同时找到更多途径激励创新。”
OECD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研发占GDP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0.6%升至2004年的1.2%,如此快速的增长甚至超过了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的经济增长。
“中国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科技兴国和科技创新,都意识到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记者说。
从政府层面看,“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明显加大。
而在公司层面,由麦肯锡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科技类公司正在缩小与外国竞争对手在生产率上的差距,许多国内科技企业已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
跨国企业功不可没
“当然,研发开支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和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资有关。”王勇说。
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一方面因为看重中国日益壮大的内需市场,另外,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对科技研发的鼓励和倾斜,也是外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投资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市场换技术”的思路。
派拉特也表示,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真正的研究工作转移到中国,因为它们可以在上海或北京聘请到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他表示:“有些迹象表明,它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展基础性或突破性的研究工作。”
根据官方统计信息,跨国公司目前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接近800家,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研发基地开始向区域性和全球性研发中心转型。同时,OECD的报告则显示,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的研究人员总数增长了77%。
中国科技威胁论再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道中国研发投入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西方媒体也再次表达了对于中国科技飞速进步的忧虑。
“这份报告是一个最新的迹象,表明中国的研发开支出现大幅增长,这开始引起西方政府的担忧。”英国《金融时报》昨天的报道称。一些西方人士声称,中国和印度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将成为新的竞争威胁,可能使得西方经济体失去它们最后的主要竞争优势。
国内有关专家表示,西方国家之所以炒作所谓中国科技威胁论,一方面是真正看到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在实用技术领域的进步很快,此外,发达国家感受到的压力还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创新潜力方面。发展中国家创新的动力和条件较以往大大改善,不管是在资金还是人才方面,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潜力很大。
不过,专家也指出,一些西方人士提出的科技威胁论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其目的之一可能是唤醒政府对科教的重视。
“布什政府在反恐上很大方,但在科技创新方面可能不大愿意花钱,”王勇说。他表示,一些美国科技从业人士可能是借着中国和印度等国科技威胁的幌子,游说政府加大科技行业投入。
不过,从经合组织昨天发布的报告看,美国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优势还是很大的,今年全年有望达到3300亿美元,仍高居世界第一。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世界科技之争将更加激烈,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王勇说。
中国离创新大国路还很远
□本报记者朱周良
研发费用跃居世界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进步,但有关专家也提醒说,从目前的研发现状和技术“含金量”来说,中国离创新大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经合组织科技部门主管派拉特指出,中国大部分研发开支都用于开发方面,即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改进或重新包装,而非基础性的科研工作。
“原创性和长远意义的研发还有些不足。”北京大学副教授王勇说。他指出,这和国内的科研投资结构以及管理部门在促进创新方面的思路局限有关。
专家分析说,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不少科研机构其实都是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但随着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更多的机构更注重和市场相结合,为了尽可能快地跟上市场需求变化,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只看到短期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我国在原创性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和重视不够。
专家建议说,要减少上述负面效应,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原创性的科技研发,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使研发资金“用在刀刃上”,杜绝在科技资金使用方面的滥用和腐败行为。
科技创新的原创性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在促进创新方面的思路局限。比如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面,创新项目往往“论量不论质”。
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办公室副主任张东亮透露,真正中国内地企业的专利申请都是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有一半的申请都来自在华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