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续债本身看,就是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长的债券,即理论上永久存续。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表示,银行永续债应该具备的特征如下:
期限:永续,没有到期日
清偿顺序:受偿顺序排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次级债务之后。存在争议的是永续债和优先股的顺序。
赎回方式:发行之日起,至少5年后方可由发行银行赎回,但发行银行不得形成赎回权将被行使的预期,且行使赎回权应得到银监会的事先批准。
本金偿付:必须得到银保监会的事先批准,并且发行银行不得假设或形成本金偿付将得到银监会批准的市场预期。
利息支付:任何情况下发行银行都有权取消资本工具的派息,且不构成违约事件。发行银行可以自由支配取消的收益用于偿付其它到期债务。取消派息除构成对普通股的收益分配限制以外,不得构成对发行银行的其他限制。派息必须来自于可分配项目,且分红或派息不得与发行银行自身的评级挂钩,也不得随着评级变化而调整。
股息制动:如果发行人不完全支付本债券利息,则不对当期股息给普通股股东。
吸收损失方式:有两种,分为减记和转股
金融委消息公布后,永续债在银行即将落地的消息就传来。据外媒报道,中行拟发行不超400亿元永续债,有望成首家获批机构。另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中行此前早已着手研究准备永续债发行的问题,预计很快将落地,海外发行也在考虑之内。
发行永续债从前就有银行在考虑。今年4月6日,哈尔滨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资本补充债券,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这被外界看作是首家公开披露将采用创新型资本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银行。
实际上,受加大信贷投放要求上升、表外融资回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在2018年底全部达标等监管要求,银行资本“缺血”压力愈来愈大。
近年来,各类资本工具均有较多发行,据中信证券提供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银行已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定增和IPO实现1080亿、优先股1025亿、二级资本债3080亿、可转债130亿),已公告但仍在进展中的规模7447亿(定增352亿、优先股3310亿、二级资本债1305亿、可转债2460亿)。
据测算,当前,中资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内在动机很强。2017年末,如果26家A股上市银行利用永续债将其他一级资本提升至资本净额10%,由此将增加资本金6029亿元,提升资本充足率0.7个百分点,这些资本可新支持6万亿元信贷投放(以10倍杠杆计算)。
本次会议提出的永续债,则是用来帮助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究竟何为永续债,永续债相较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的特点有哪些?除了帮助银行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外,还有哪些银行资本补充机制亟待完善?券商中国记者就此采访多位银行业专业人士。
◆◆
解读1:上市银行资本金压力有多大?
◆◆
2017年以来,银行业因面临强监管施压、利差收窄等多方面因素,补充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不断增大。
据规定要求,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1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因此,上市银行2018年以来使用优先股、定向增资等工具为自己“补血”的现象已非常普遍。据中信证券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银行已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同时,正在进行“补血”的银行名单仍在不断增加。
根据2012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其过渡期的安排,到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1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根据这一表格来看,资本金要求是逐渐小幅提升的,对银行来说有一定的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从上市银行来看,相对于资本充足率,补充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更大。
从上市银行来看,也有一些核心一级资本金在8%左右的银行,例如华夏银行2018年三年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金比例为8.01%,一级资本金比例为9%,这两个指标都比最低的要求只高出0.5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四大行均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叠加巴塞尔协议Ⅲ,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在2025年至少要达到19.5%以上,后续可能需要持续地补充资本。
因此,总结来看,我国银行业对资本补充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国际资本监管要求、贷款投放占比高增加资本消耗、表外非标回表需要资本计提等几方面。
◆◆
解读2:多渠道支持意味着什么?
◆◆
从行业来看,在表外业务回表、行业盈利能力分化趋势下,当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需求依然迫切。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普通股、利润留存、优先股、可转债及二级资本债券等工具补充资本。这也导致与国际同业相比,别看我国银行业的体量庞大,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水平并不理想。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8%,在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成员国中(CFGS)列最后一位。如果从银行业的层面进行比较,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创新并拓宽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渠道,成为摆在我国银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早在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之前,在今年年初,央行就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布公告。3月12日,多个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明确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并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为银行发行各类创新型资本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未来资本补充会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其他融资渠道在短期内很难有非常大的投放。银行在监管强化之下要加大投放,就会使资本需求增加。从宏观上讲,解决不了银行的资本问题,就解决不了社融和信贷投放的问题。从微观上讲,银行也面临着监管规则的强化,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
金稳会这次会议公告上说: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核心的一个词是“多渠道”。
对于目前国内银行业来说,能够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很多,总体来说包括了股本和债券两大类。
据天风证券统计,今年以来到12月中旬,上市银行已经发行资本补充工具(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可转债及定增,不包含首发上市融资),融资超过3840亿,融资规模较大,略低于2017年超过4500亿的融资规模。
股本融资中包括了银行IPO上市,这类方式不少中小银行正在使用,在A股和港股都有中小银行上市;已上市银行的定向增发股份、配股等股本再融资行为,今年上市银行的增发也不少。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A股上市银行还有中信银行(400亿元)、江苏银行(200亿元)、平安银行(260亿元)、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计划待通过证监会核准,合计待审核的发行规模约1360亿元。
还有一类是优先股的,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类融资方式之前作为很多银行的重点融资方式。
此外,非上市银行也有增发股份来补充资本金,增强资本金实力来抵御风险。
债券融资方面有金融债、资本债、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债等多种方式。
今年以来,上市银行的各种债券发行的规模达到了数千亿级,对资本金也有较大的支撑。
◆◆
解读3:为何永续债被重点提及?
◆◆
这次金稳会提出了“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把永续债作为一种方式特别提及,意味着永续债未来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在补充银行资本金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悉,国内永续债已经发展了多年,非金融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存续规模也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涉及400多发行人,地产、工业等领域的永续债发行的重点。
但目前,国内银行业还没有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的先例,这次金稳会之后,银行的永续债2019年有望快速发展成为补充银行资本金的重要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永续债将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同时也不会因为在股市再融资而给资本市场带来冲击。
此前被银行普遍采用的补充资本金方式是优先股,多家大银行也已经实施或公告优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