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冰) 随着2018年天猫双11的落幕,这24小时2135亿元成交额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也成为商界、学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11月16日,一场名为“2018看中国”高端思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Matthew Price等来自于学界、商界顶尖人物,作为天猫双11的亲历者和观察者,济济一堂夜谈清华,一起复盘和探讨这2135亿成交额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数字经济未来。
双11数字是社会化大协作共振的结果
毫无疑问,第十个天猫双11创下的当日2135亿的交易新纪录,以及背后所展现出的消费升级和商业升级,绝对是一个中国商业史上的里程碑。
“双11的成交额数字只是一个最后的结果,它反映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协作,发生共振产生的结果。”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数字只是最后的结果,它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化大协作共振的能量。这个过程带来很多变化,背后是多种经济现象的反映。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也肯定了这一天的不平凡,他做了一个对比。“给大家一个可参照的数字,在40年前的1978年,中国一年的GDP不过是2400亿。这相当于在今年双11这一天,(消费者)把1978年全中国的货物都买光了。”他说。
“阿里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得到快捷、安全、低成本,同时也是透明公平的一种环境,这是最好的一种商业模式。”吴晓求说。
“任何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都是新技术的进步,没有技术的进步,经济不可能持续的发展下去,而我们的现在眼下这个阶段,数字经济是我们技术最前沿的一部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
白重恩认为,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只是我们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做到那个程度,因此未来可能还需要有商业模式的不断的创新,挖掘新的需求,满足现在我们已经有的渴望得到的但是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未来双11一定大变样、一定到1万亿
在张勇看来,天猫双11十年数字激增的背后,也是社会人口结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激变的十年。“今年双11的购物者46%是90后。如今90%的交易如今在手机上。他们半夜躺在床上,看着双11晚会,刷着手机就完成了购物。”
吴晓求评价,“创造这样一种消费模式,我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洞察了未来,因为它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随着90后成为天猫双11的主力购物者,阿里巴巴经济体内的商业行为也在显著改变。张勇留意到了年轻人感兴趣的直播,“电子商务第一阶段是把实体货架变成虚拟货架,现在直播让货架变成了自己。网红店们不再靠货架来卖东西,而是靠表演以及和观众的互动。”
双11当天结束的时候,张勇也曾和媒体分享了2018年天猫双11的新现象。“有些品类成长很快,有些品类受到挑战,背后本质上和整个中国时代脉搏非常吻和。”他说。
十年来,天猫双11更成为了影响世界的社会现象,它对消费者是节日,对阿里是一年成果的大考和检阅,对商家是商业的奥林匹克。张勇同时认为,双11每一年也都在重新自我定义。“如果十年之后双11还是这样,双11一定错了。就像未来十年,互联网也会发生很多变化。”他表示。
正因源源不断的商业力量和消费动力的大爆发,张勇预言,天猫双11终有一天会突破一万亿,但他也认为,狭义去看数字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用互联网的力量创造新的消费和供给。
商业本质是用超乎期望的供给去创造需求
“一万亿将是整个产业充分数字化的结果,由此产生了巨大增量。目前社会零售总额大致是36万亿,未来一定会变成63万亿。社会进步不仅是满足需求,更是创造需求。要用超越用户期望的供给去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张勇说。
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Matthew Price也分享了宝洁的“中国故事”。2017年天猫双11,宝洁达到1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花了19个小时,而今年只用了70分钟。
“在美国,我们7%的业务都是在电商平台上开展的,而在中国是30%以上。尽管我们是一家跨国企业,但我们也是一家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因为在中国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消费者,我们正在提高我们的数字化水平,三年前我们大多数的媒介都是电视,但是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我们正在构建大数据的一个平台,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的来理解中国的消费者。”Matthew Price说。
宝洁进入中国已30年,从最初也只是把阿里巴巴平台作为新的销售通路,到如今从营销、产品到供应链期待更深入的数字化转型。这样的变化让Matthew Price惊叹,“在中国想做成事情不容易,但一切皆有可能。在欧洲做事倒很容易,但什么都不可能发生。”
宝洁的“中国故事”也在很多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身上发生。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为品牌和商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阵地。如今阿里巴巴活跃在很多大公司的财报和分析师会议上,包括星巴克、雅诗兰黛、耐克、H&M、梅西百货和欧舒丹等都在财报上多次提及和天猫的合作,它们在中国因阿里巴巴实现爆发并在阿里生态上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成为它们展望自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探索的最佳范例。
这也是张勇所认同的商业本质。阿里巴巴一直在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突破和跨越。“就像我们创造的盒马就是要把冰箱干掉。它重新定义了‘鲜’。每个人都对‘鲜’有向往。盒马让原来菜肉放冰箱放一个礼拜的消费者今天都向往'盒区房'的生活。”张勇说。
已进入“后移动时代” 要畅想“下一代互联网”
创造需求的过程会诞生新的动能和可能。张勇认为,今天我们面临的时代,和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代同样重要。工业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均创造了大量机会,未来会出现更多平台型企业。阿里巴巴作为典型的平台型企业,要学习和把握这样的机会。
张勇同时认为,平台型企业具有社会属性,担当着强大的社会责任,“这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你最终要回到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有立身之本,这亘古不变。”
“未来永远不确定,但天下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螃蟹是为了掌握更多方法,这是阿里巴巴作为平台企业去思考的DNA。创造螃蟹,并敢于把它吃下去,才能让企业和人生变得不一样。”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