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2日电(李秋莹 盛于蓝)老市立图书馆承载了太多居民的期盼。近日,随着新图书馆修缮完毕,每当夜幕降临,宏伟的图书馆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很多周边居民拿出手机拍照,纷纷惊叹:老图书馆又重生了。
这种在北方常见的有着琉璃瓦和彩绘墙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上海并不多见。驱车经过恒仁路长海路,人们会指着高高的城楼惊叹:“啊!故宫!”
建于上世纪30年代、被列入“大上海计划”的原上海市立图书馆,矗立于杨浦区黑山路号。期间经历战火,被迫关闭;曾为同济中学校舍,后空置多年。近代以来,即便是附近生活了二十年的老居民都没有走进去过,更鲜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80年岁月在墙楼下大江东去,如今老图书馆终于迎来了重生,长时间精细修缮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试运营。
一座图书馆,见证上海80年变迁
说起市立图书馆的历史,不得不提起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划定闸殷路以南,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东约7000亩土地为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在该区域里相继建成了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大厦、市立图书馆、市立博物馆、市体育场。“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但后来遭遇抗日战争,计划搁浅。目前,该区域内仍保留着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等一批历史建筑。被人们称作“绿瓦大楼”的市政府大厦成了上海体育学院的主楼;旧上海市体育场化身今天的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博物馆成为长海医院的影像楼;不远处的旧中国航空协会,俗称“飞机楼”,也在今长海医院内,成为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而当年的市立图书馆,则一直空置了近20年。
市立图书馆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酋设计,1934年开工,1935年完成。当时由于经费的原因,董大酉的“井字”布局设计仅完成了一半的体量,仅呈“工”字形,于1936年9月投入使用。董大酉设计的图书馆原图纸。
然而“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开放未满一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建筑作为同济中学的校舍使用,在同济中学迁出后又空置多年。
精心修缮,原汁原味三大亮点
亮点1:大堂屋顶彩绘
大堂屋顶的部分彩绘是原件,其他彩绘按原件复制~
地板也是80多年前的…
亮点2:孔雀门
二楼中厅的一扇门,也是1934年的原物,是纯手工制作,那时候没有焊接,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
亮点3:琉璃瓦屋顶
顶楼琉璃瓦的屋顶,也是相当有气派!
这种在北方常见的有着琉璃瓦和彩绘墙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上海却并不多见。试运营之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哦
古典外貌,现代化内核
虽然图书馆的外貌是古色古香的,但内核却完全是崭新的、现代化的!它将会按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实现借阅数字化、图书内容数字化。另外馆内还会举办多种活动,比如讲座、读书会、和著名作者面对面、小型沙龙等等。
怎么样?看完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惊艳?估计魔都下一个网红地标 就是这里了!等到开业时候,你准备去打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