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福建沙县广袤的田野上弥漫着浓烈的春的气息,山间田头,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花儿争相吐艳……
这些天,刚刚忙完插秧的富口镇姜后村村民姜发灶又来到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打听哪里还有农地可以流转。几年来,这位肤色黝黑、自幼喜欢种地的庄稼汉子先后从其他农户手中承租了近1400亩农田,今年他和他的“发灶农机专业合作社”伙伴们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希望能够有个好收成。”他憨憨地笑道。
同样准备大干一番的不止姜发灶一个。夏茂镇李窠村村民张灶仙不久前专门添置了一台微耕机,今年他刚刚从其他农户那里流转了20亩地。前些日子,他对新承租的农田进行了一番精心整理,准备种植再生稻。
春天里的沙县农村,每一片农田都洋溢着勃勃生机。“没有这几年实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信托流转,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说。
劳动力流失,耕地荒芜亟须遏制
沙县小吃,全国闻名。上世纪90年代初,吃苦耐劳的沙县人拉家带口,外出谋生,把一份不太起眼的家乡小吃做得风生水起,创造了独特的“沙县小吃经济现象”。到今天,在沙县9.04万劳动力中,外出开小吃店和务工的就有6.0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6.4%。
当外出的沙县人把一年创造的近10亿元财富变成家乡的一座座新楼时,家乡的田园也开始慢慢荒芜起来。
夏茂镇,是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发源地。全镇耕地3.8万亩,如今外出的劳动力达到1.6万多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70%。从1992年开始,镇里的劳动力开始陆陆续续外出开办小吃店。守在农村的老人们有心无力,大量的耕地要么被废弃,要么倒贴钱物请别人耕种。“严重的时候,大约有1/3的耕地被抛荒闲置。”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谢火生说。
抛荒最严重的是那些地处偏僻、耕种条件差的山垅田。在凤岗街道西霞村廖坑自然村的山垅田上,仍可看到曾经荒废的痕迹。农田上空空荡荡,覆盖着一些杂草。2005年前后,这片300多亩的山垅田里,只有不到30亩被人耕种着,其余90%以上的地都抛荒了。村主任林开明说,2000年开始,廖坑村20多户人家陆续搬到山外,这里的农田基本荒废了,即使零星种植,农民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低下的效益使得耕地抛荒更为严重。
“人走地荒”。小吃业在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使如何保护耕地资源,遏制耕地荒芜趋势,成为沙县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发流转产生问题,农民和租方都难安心
2006年,在外闯荡6年多的凤岗街道西霞村村民林开明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春节,返乡的林开明看到的却是:全村413户1530多人,一半劳动力在外经营小吃,土地大量荒芜。
林开明和另外9名“回归”的小吃业主集资200万元,成立了沙县金农高优农业合作社,从200多户村民那里租来1300多亩农田,一部分转租给农业企业,一部分自己经营大棚蔬菜,并逐渐将全村1900多亩地全部由合作社统一流转。
2007年,同样在外做了10多年小吃生意的姜发灶也回到家乡,重归田园。姜发灶说,“知道我要种地,许多人主动找我,把地租给我种。”结果,原先只想种50亩的姜发灶第一年就从村民那里承租了500亩农田,租金从没有到200斤干谷不等,租期9年。第二年,承租面积扩大到1056亩,今年又扩至近1400亩。
土地流转的兴起,让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西霞村村民罗寿竹将家里的7亩田按每亩300斤干谷流转给了圣宝农牧有限公司,自己则进入圣宝公司打工,每月能有2400元的工资,一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这比自己种几亩瘦田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民间悄然兴起的土地流转如火如荼,使得农田又开始被珍爱,但随着自发流转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一系列问题也接连出现:土地升值后,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租赁方经营不善时,农民有限的田租得不到保证,引发群体性事件;口头和不规范的民间合同,租赁方自身权益也得不到保证,担心农民随时回收,不敢加大投入,制约着规模经营。
夏茂镇俞邦村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承租着当地周边18个村的5200亩农地,是沙县流转农地最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俞广清告诉记者,2009年,他们从东街村村民那里承租了320亩农田,租金每亩100斤干谷。经过合作社对土地的投入改造,土地质量变好了,农民认为原租金太低,擅自推翻合同,俞广清对此也很无奈。而儒元村村民却有过两次私下流转收不到租金的失败经历,对承租者的信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均茫然无措。
“民间私下流转,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保住了耕地,使耕地不至于被抛荒。但由于不规范,使得农民不踏实、租方难安心,很难持续发展。”沙县农业局负责人分析说。
信托流转,现代农业活力迸发
针对自发土地流转的弊端,沙县在全省率先构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引导土地流转从无序流转向规范流转转变,由群众小面积自发流转向组织化、规模化流转。
一些村“两委”当起了土地流转“红娘”。每年底,村干部们都要到村里了解来年谁要种地,谁不种,同时了解外面对土地需求的信息,然后与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商定田租标准,帮助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这种做法因简便和保障度高而受到承租方和农民的欢迎。
2011年沙县又在全省率先成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信托公司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和金茂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探索以信托的方式逐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由政府主导向企业运作转变。
“信托流转,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对农户、公司、经营业主均有约束,三方都放心、省心、满意。”金茂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华铭说。
租地变得便捷了。
2008年,圣洁花卉有限公司租种了农民46亩地。2011年7月,圣洁花卉想再扩大经营面积,找到县里刚成立不久的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第二天就签下了合同,而且和原来的基地连成一片,种植基地达到100多亩。
农民利益有保障了。
信托公司对信托农地实行统一信托、统一流转、统一分配:已流转的农地全部纳入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对有流转意向的土地,进行集中整理,统一对外流转;信托公司统一支付农户的田地租金,对流转过程中,信托土地因改造、改良所产生的增值溢价部分,农户还可得到溢价部分的二次收益。
土地信托流转,让沙县现代农业活力迸发。大批荒废、零散的土地迅速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种养能手集中。至2011年底,共有118个农业项目落地沙县,全县涌现出431个种粮大户,规模种粮面积近3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快速提升,机械化耕作达到70%以上;大批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优化了沙县的农业产业结构。2011年,沙县农民人均收入达9113元,比三明市平均水平高出9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