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新零售公司“叮咚买菜”已经完成了B4 和 B5 轮融资,星界资本为领投方,跟投方包括了华人文化产业基金、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启明创投以及龙湖地产。叮咚买菜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俞乐表示,团队目前会更关注业绩,对于具体融资情况,暂不作回应。
根据工商信息,叮咚买菜分别于 2018 年 5 月、7 月、9 月、10月以及 12 月完成了 5 轮融资,在叮咚买菜此前公布的信息中,其过往资方还包括了高榕资本、达晨创投、红星美凯龙、Tiger(中国)、红杉中国、今日资本、华人文化基金以及鸥翎投资。
上线于 2017 年 5 月的叮咚买菜以“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 29分钟内即时配送到家”的模式提供生鲜菜品服务,同时在服务体验上主打“ 0 起送费、0 配送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上海发展业务的叮咚买菜其实并未被资本市场过多讨论和关注到,无论是“前置仓”模式还是“买菜”成为生鲜电商关键词时,作为黑马项目,叮咚买菜自然成为话题焦点。随之而来的也有对于叮咚买菜的还有关于“模式能否盈利”、“依靠融资输血”、“过度烧钱”等一系列讨论和质疑。另一方面,叮咚买菜所处的赛道也在发生变化,最关键的是巨头们的动作:美团推出了“美团买菜”、盒马鲜生也开始调整规划要更加“亲民”。
赛道竞争的变化首先要求团队要更快、更迅速地进行市场拓展:上海地区之外,今年春节,叮咚买菜进入杭州,今年 5 月,团队开始开始布局宁波和苏州市场。针对“过度依赖融资续血”的观点,在之前的官方回应中,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提到“叮咚买菜目前账面上还有 20 亿元”。所以对于叮咚买菜来说,融资更像是在赛道竞争白热化来临前提前完成“弹药储备”。
俞乐告诉记者,相较于融资,目前团队核心的关注点在于业绩的增长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例如,在目前平台日均 40 万订单量的成绩背后,团队只投入了 1 亿美元。”此外,俞乐认为,很多一线投资机构对叮咚买菜的关注,也是出于对叮咚模式的认可,“从通过商业创新的形式来提升买菜服务体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团队会更关心服务和产品”。因而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方向上,供应链建设也是叮咚买菜目前投入的主力方向之一。
在更早之前,叮咚买菜主要和成熟的城市一批、品牌方合作,在现有的用户基数和订单规模下,在供应链层面,叮咚买菜开始尝试从更加上游的环节来把控效率和质量,所以目前叮咚买菜也在和一部分本地的大型农业基地合作、走向源头。除了产品更可控之外,也可以进一步缩小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目前团队已经和上海农场等一些产地方实现了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