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即建立在母系血缘上的氏族平均分配制社会,简单说就是女性在母系社会享有主导、支配及指挥地位,出现于旧石器晚期。然而,欧洲还有这么一个纯母系社会存在,且要求更严、持续时间长达3000年。
波罗的海爱沙尼亚,有个16.4平方公里面积的基努岛,目前的最新人口数据是809人,全部是女性和未成年人。为什么没有成年男性?因为按照爱沙尼亚统计法规定,一年居住时间超过40天才会被计入常住人口。
有着3000多年人类居住史的基努岛,男性都去哪里了呢? 原因跟爱沙尼亚被长期入侵和统治有关:在过去近千年里,普鲁士、波兰、德国、沙俄及北欧诸国都先后占领过爱沙尼亚,二战期间还被德国与苏联轮番“蹂躏”。
战争年代,作为波罗的海前沿阵地的基努岛,成年男性基本都被征兵去往前线;二战后苏联禁止爱沙尼亚与外国联系,基努岛因地理位置而加倍盯防,苏联解体后,岛民痛恨战争决议不与外界沟通,世代以捕鱼为生,虽生活艰苦却也无风无浪。
原本就以母系社会为传承的基努岛,在一系列“闭关”措施后更加的封闭。当然,如今看来这么做却得以保存最纯粹的爱沙尼亚传统文化,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都大呼“奇迹”,特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基努岛人口虽然不多、地盘不大,但依旧分为4个村庄,分别由四位“祖母”管理,为了系统维护和传承母系文化,还成立了基努文化空间基金会。图中右前方的女子就是被尊为“岛主”的基金会主席。
在平时,基努岛居民的生活与寻常爱沙尼亚人没太大区别,可惜的是,这个“平时”往往持续不到一个月:在基努母系社会中,第一条规定就是“所有男性必须出门赚钱养家,家中所有事宜交由女性打理”。
早期的男人们以捕鱼为生,但随着渔获减少、利润降低等因素,男人们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捕鱼,或直接去国际邮轮、货轮上做船员,常常一走就是大半年,偶尔回来也呆不上几天就得走,一年在家基本不会超过一个月。
每当有大型货轮和渔船回港时,女人们会扶老携幼的在码头迎接;短暂相聚三五日后,又会齐聚在码头送走丈夫、父亲和兄弟。如今已成为基努岛盛大节日之一的“迎亲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未有离别难舍之感。
男人出去赚钱,那女人在家做什么呢? 除了养老育儿,还包揽了所有农活,但这些都不是妇女们最头疼的事儿,她们最烦的是外来男性的骚扰。尤其是苏联末期,不少俄族男性失业酗酒,经常上岛闯入木屋骚扰。
在各方斡旋下,基努岛女性被特批合法持枪应对骚扰,从此才未有醉汉敢来。当然,女人们至始至终都没开过一枪,也从未展示过“杀器”,这与爱沙尼亚女性柔弱文静、对人友善的底性不无关系。
基金会成立后,基努岛以纯粹的爱沙尼亚传统文化和节日被广为熟知,甚至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个母系社会”。当地政府为减少外来文化入侵,也大力对外推广基努岛文化体验旅游,从此红遍欧洲,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游客前来一睹究竟,逐渐发展成爱沙尼亚对外旅游的一张名片。
还有个问题困扰多年,基金会为了不让基努岛的方言、歌曲、舞蹈等传统文化失传,规定女性婚嫁后必须留在岛上生活,导致不少适婚女性仍待字闺中,哪怕许诺“入赘送房”也没什么作用。图中的六个美女都未嫁人,难以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