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唱跳型艺人”转型大年。暑期档热播的多档大剧中,主要成员都来自于唱跳型艺人。如刚刚提到的易烊千玺,首次挑战“大男主”,便是与老戏骨雷佳音共同搭戏的《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中的“双男主”肖战、王一博,则分别来在于X玖少年团和UNIQ组合。
在播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季杨杨”扮演者郭子凡,则是与肖战来自同一组合的X玖少年团。而由肖战、李沁、孟美岐共同主演的电影《诛仙》,也有两位主演来自团队组合,孟美岐更是首次入局影视行业、担任“双女主”之一。类似的还有更早时期的鹿晗、张艺兴、吴亦凡、黄子韬、李易峰等人,都是通过选秀出道,入局影视行业。
不难看出,与流量明星定理相同,唱跳型艺人出演的电视剧、或电影作品,都在大众潜意识中被赋予“粉丝定制”特殊称号。而前几年,恰逢影视行业处于水深火热的深水期,市场中已经涌现出过度IP开发之作,诸如电影市场中的青春片、电视剧行业中的“大女主”、“大男主”剧,业内人士将其统称为“圈钱”作品。
可如今,随着市场热钱退却、行业回归理性,“IP+卡司”的常规模式逐渐失灵。最明显的则是当下正在热映的《上海堡垒》,导演、原著作者共同发声道歉,却意外得到市场回馈:拍烂片难道不该道歉吗?市场对“烂片”、对流量艺人的包容度已经大不如从前。
(《上海堡垒》导演道歉相关评论)
杨超越的“小荧幕”首秀,或许能够给当下部分唱跳型艺人选手,乃至同行一些启示:即在选择自己首部“转型”演员作品之际,切不可贪恋IP效应和过度娱乐精神——《极限17》是一部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青春体育竞技作品。而已经初步打破流量标签的易烊千玺,则进一步证明了唱跳型艺人的未来发展之路,即在自身实力确保的情况下,尽量多选择一些作品层次感明显,能够发挥演员演技的作品。
这是一个“人人皆可成名”的高速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流量巨变、速度空前加速化迭代的时代。艺人们除了需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之外,选择与审美同样重要。与其追问杨超越是否真的能凭借演技翻身,不如追问是谁为其选择了这部剧。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