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中国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也是中小商家的销售“狂欢节”。
“双11”前夕,山西省吕梁山深处的农民康旭平变得异常忙碌,他正在为今年的“双11”备货,十几名男男女女在他的组织下装货、清点、封口,动作娴熟,打包好的2000箱大豆堆积如山。
27岁的康旭平几年前还在为生计发愁。 2015年,经朋友介绍,康旭平开始接触电商,主营家乡土特产红枣、核桃、肾型大豆等,这些农产品迎合了中国民众对“原生态”的需求,不到两年,大豆的线上月均销量就超过1万斤。
“‘双11’是我的幸运数字!这一天虽然要忙碌24个小时,但比过年还高兴”,康旭平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去年“双11”他的销售额是十几万元(人民币,下同),“今年的预期是20万到30万。”
“越土越吃香!”甘肃陇南市礼县的果农张嘉成向记者总结道。随着现代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原生态、绿色、大自然”等成为农村土特产的代名词,备受消费者欢迎。
张嘉成边核对淘宝订单边向记者介绍,“一年比一年忙。今年‘双11’前十多天,我们就报名参加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线上活动,土特产越来越受欢迎。”
“如今的变化,对于山里农户而言,想都不敢想。”张嘉成说,过去,他们的农特产品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廉价出售、交换。“曾有外地人开车进山,用1斤洋芋换走了我们的10斤苹果。”
种植中药材的甘肃陇南市农民仇太青则把电商比作“大媒人”。他说,是电商让“藏于深闺”的宝贝走出大山。这不仅让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更让中国中医药走向海外为世界民众所享用。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他们还研发出各种功效的养生药膳包,销售火热。
农村卖家们借力电商“闯世界”,城市的卖家们也在积极用电商推动商业模式转型。
2009年,迎着电子商务浪潮,福建泉州幸福街从昔日的鞋业批发“一条街”,摇身一变成为电商街。这条两百米长的逼仄小道,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模式走向电商模式的缩影。
记者跟随从业电商5年多的“95后”蓝嘉伟走进幸福街一间仓库,仓库内灯火通明,数名工人正在有序地检查货物、包装、安排出货。“这里一天的出库量在8000多单,‘双11’期间,出库量一般每天都在5万单以上。”蓝嘉伟说,“这还只是幸福街的‘冰山一角’。”
林志荣是个“80后”,2006年一头扎进幸福街,从白手起家做起,对幸福街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我是幸福街里最早一批接触电商的,当时不超过10个人,大多数实体店对我们很排斥。”林志荣说,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天订单只有几双,后来订单不断突破,不少店铺也开始主动对接供货。
“幸福街在‘双11’前后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元宵节。”林志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