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金融相关负责人透露,苏宁金融在11月1日至12日期间,通过免息、提额、免单、有钱、购物险保障等五大方式让利消费者。其中,苏宁任性付提供部分产品6期、24期专属免息;苏宁“任性贷”产品,双11借款额度最高可提100%,部分新用户可以免息。同时,京东、天猫在双11期间都推出了专门的24期免息购物,以手机、家电等单价高的产品居多。记者从京东金融获悉,11月11日第一个小时,交易额同比达到320%,京东支付峰值同比达到327%,白条交易额实现10秒破亿元。
除了电商巨头,银行也将目光聚焦双11这块消费金融蛋糕。银行主打的消费金融产品是信用卡,记者注意到,除了参与到线上电商平台大促活动,同时也在发力线下消费场景,推出积分翻倍、抽现金红包等活动。
冷思考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消费观
会否一节淡三墟?
销售纪录再创新高。如今的双11更像是一场全民狂欢,线上、线下各大商家花式促销打价格战,消费者用花呗提前消费……带上了金融杠杆的双11,这种火爆的消费场面能否持续?
广东省零售业专家黄文杰分析认为,双11购物狂欢节对拉动消费,特别是阶段性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双11从无到有,带动了大家对电商的认识、接受甚至是追捧。整体来看,如今商家也在营造更多的电商节。购物节的常态化,对于促进全年消费和行业均衡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一节淡三墟的情况或许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用上了金融杠杆的大促,相信买买买之后接下来吃土的人也会不少。”黄文杰建议,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以在一年中更常态化、均衡化地得到实现。
摩登百货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担心一节淡三墟,各大零售商家都铆足劲增销扩销,同时,消费者对于大促消费也是习以为常,既不会在一个大促里囤足一年的货,也不会这次剁手,下次就收手了。
消费金融杠杆风险多高?
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介绍说,现实中,常常出现“花钱一时爽,还款两行泪”。不少消费者在消费金融杠杆放大的情况下,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直到还款时才发现捉襟见肘。甚至有消费者在多个平台借贷,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境地。
花呗白条等的火爆,也是近年来国内消费金融发展的缩影。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显示,从 2014年的0.02万亿元到2018年的7.8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增幅近400倍。
而伴随而来的是不良贷款的上升。央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中国居民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再创新高,2019年二季度已经达到800亿元,8年时间翻了10倍。
“作为消费金融缩影的信用卡,近年来不良增速有点快。” 董峥强调,消费金融本身只是工具,如果用得好就是生活的好帮手,如果用得不好就是枷锁。关键是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消费观,理性消费。
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则建议,应鼓励有场景的消费信贷,同时促进普惠型场景类消费信贷的发展,定向解决我国数亿消费信贷不足人群的普惠性贷款难题,推动我国消费下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 倪明 王楚涵 赵方圆 邓宇晨 涂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