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陕西省咸阳市辖县。境内山塬各半,面积1018平方公里,耕地85万亩,人口50万,辖12个镇213个行政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果业强县”、“中国食品工业强县”、 全国生态示范县、“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 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中国小戏之乡。
交通区位优越。地处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距咸阳28公里,距西安57公里,东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毗邻空港新城和大西安文体功能区,福银高速、关中环线、312国道、西平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西银高铁、西安城市轻轨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我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和重要的果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咸阳市唯一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以昭陵建陵为主体的唐宗圣地游、以甘河为主线的梦幻河谷游、以袁家村为核心的关中印象游、以白村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游特色鲜明。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分别增长12%、10%。
礼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县,距今2200年。夏属雍州,周称焦获,秦叫谷口县(一作瓠口),西汉置谷口邑,属左冯翊管辖,后改为谷喙县,东汉并入池阳,南北朝时改称宁夷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因境内有泉,味甘如醴,且旁有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1949年10月)以后,醴泉县原属彬县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自唐至今,辖区均为今境地。
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盛唐的两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宗山上。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昭陵,占地30万亩,有陪葬墓209座,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工艺精美,是目前唐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现在昭陵博物馆藏有文物珍品5000余件。昭陵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昭陵六骏驰名中外,昭陵碑林与曲阜碑林、西安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礼泉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出了戊戌变法志士宋伯鲁、爱国华侨靳宝善、著名外交家符浩、著名作家邹志安、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以及王保京、郭裕禄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礼泉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果总产118万吨,其中苹果82.4万吨,特色时令水果35.6万吨,实现了优果优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极端天气对果业的影响;肉、蛋、奶总产2.82万吨。礼泉温度适宜,温差较大,自然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苹果水分越多,甘甜。都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没有农药,没有打蜡。是我国最主要的果业生产地。被称为:"中国苹果第一大县",因此礼泉便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153.5亿元,同比增长4.1%。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9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3.7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重为32.5:26.0:41.5。
2019年末全县总户数146529户,户籍总人口473290人(其中男247876人,女225414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52.37%、47.63%),乡村人口共307028人(占总人口的65%),年末城镇人口166262人,全县常住人口453770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263元,名义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4313元,名义增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