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零售的小店,显然成了零售从业者的心头好,各路局中人拉开了新一轮的比拼大幕。
7月6日,盒马mini出走上海正式进驻北京,并宣布实现整体盈利。开临街档口,增加北京当地食品,仅从黄寺店就能看出盒马mini为融入“京味儿”煞费苦心。相较于盒马鲜生,盒马mini缩小了就餐区,高单价大海鲜改为价格更日常的海鲜。
实际上,盒马mini忙着为盒马鲜生做填空时,零售从业者掀起了新一轮的开店热浪,忙着填补社区零售的空白,本轮跑道上增加了国美、大润发、盒马,上一轮的苏宁、京东在布局社区零售上进来并无公开的大动作。两轮竞争叫板下来,谁能“C位出道”,将社区零售模式跑通,当前还未有人能立下判断。
连开两店
在上海跑了一年的盒马mini终于进京了。一进京,盒马mini便开出黄寺店和和平里店。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黄寺店发现,无论是门店选址还是商品结构,盒马mini呈现出明显的社区亲和力。
盒马mini黄寺店坐落在一条居民常经过的巷道,消费者经过时还能通过临街档口购买煎饼、卤味等。进入店内,打头阵的熟食区域包括面点、烘焙品、炸物、烤鸡和凉拌卤味,以外带为主,符合北京本地消费者的饮食喜好。
实际上,在北京市场还处于“试用期”的盒马mini,针对布局社区的特点,在盒马鲜生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加减法”。据北京盒马mini业务负责人李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盒马mini在选址上,硬性的核心条件就是一层、临街,具有一定的可视度和可达度,方便触碰到社区消费者;盒马鲜生中消费者接受度高的商品才会入选盒马mini,例如鱼肉蛋奶、即时商品。
将盒马鲜生与盒马mini仔细对比可见,盒马mini在临街一侧开设了对外的档口。经营模式细化到商品选品角度来看,社区消费者所需的以熟食为代表的即时商品的占比远高于盒马鲜生;盒马生鲜必备的大海鲜在盒马mini中面积有所缩减,保留了部分平价海鲜,每斤售价普遍不超过40元;门店就餐区面积也做了缩小,面积上的“权重”不及盒马鲜生。
同时,与动辄3000平方米、6000SKU的盒马鲜生不同,盒马mini可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描述。李凌介绍,依托北京盒马鲜生的供应链,近800平方米盒马mini开店更灵活,用户也更聚焦,更适合“买菜回家”的场景,因此2000个SKU主要为社区消费商品。
“未来,盒马mini在北京市场还要跑一段时间,在北京做好差异化布局后才会加速开店。”在问及盒马mini在北京的布局计划时,盒马mini负责人煜夏透露出还不着急跑起来的想法。煜夏认为,因为盒马mini和盒马鲜生共用供应链,所以有能力独立运营,但各地区的市场存在差异,新模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做好差异化布局。
数据显示,目前,盒马mini已经在上海、北京落地9家门店。开业三个月的门店每日销售额能达20万元,线上占比超过五成,每平方米的业绩产出是普通社区零售店的6倍以上。
小业态竞备赛
在超市业大店选址难、覆盖范围受限的情况之下,社区店成为巨头争先布局的目标。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离消费者更近,复购率更高的社区消费场景,一直是老手和新人眼中的香饽饽。
为盘活社区存量市场,以及抢夺空白市场,零售商们开启了新一轮的竞备赛。就在前一天,大润发的社区型超市“小润发RT-mini”已经亮相开始测试。国美则在北京开出了首家社区超市“美+生鲜生活超市”。入京仅数月的叮咚买菜在6月公布计划,预计今年将在北京开设超过200家前置仓,仅两个月期间,叮咚买菜订单量增长超过两倍。
盒马mini进行前,就明确了“填空”的目标。在行业眼里,填空一方面指为盒马鲜生未能覆盖的市场做补充,另一方面则是与同行一起填补社区超市存在的空档。盒马mini项目负责人倪晓俊表示,目前北京的盒马鲜生门店已经达到了32家,因此盒马mini以1.5公里、30分钟配送半径,与大店进行配合填空。
在一至两年内,盒马鲜生与盒马mini会共同推进,来实现北京核心商圈和社区的全覆盖。对于五环外的人口密集的区域,盒马mini也会有落点的可能。煜夏强调:“如果物业和商圈的条件更为成熟,会优先落地盒马鲜生。因为盒马鲜生的场景和丰富性会更具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企业早已掀起过一轮开店潮,还是电商巨头“搅局”。 2019年5月,京东7FRESH新任操盘手王敬首次对外亮相时,就公布了要进驻社区的计划。当年12月,京东首家生鲜社区超市七鲜生活最终落地回龙观社区。
时间再往前推,2018年1月,苏宁在北京同时落地两家服务社区的苏宁小店,分别位于刘家窑桥东和西马厂。此后的数月里,苏宁频繁与地产商达成合作,就包含借力后者布局社区进行开店的意图。2018年底,永辉也高调推出社区新业态“永辉mini店”。
零售业专家胡春才表示,两波开店潮是企业布局的常规举动,不过也不排除在疫情影响下对开店进程的影响。“消费者一方面适应了线上买菜的模式,同时也对生鲜的卫生、安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排除盒马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于是选择加快脚步。”
供应链本地化门槛
行业巨头入局社区生鲜零售,在业内似乎已经波澜不惊。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回应道,要想在众多强者中C位出道,事实上只有简单两点,即本地的供应链能力能否跟上,以及是否接地气。
“能做到供应链本地化合格的入局者屈指可数,可以看到的是,目前还没有出现通吃华南华北的玩家”。上述人士认为。
胡春才则认为,要想做好社区生鲜,需要达到三个目标,即商品新鲜、品质好、价格亲民。“现阶段来看,人们主要的生鲜消费渠道仍然是菜市场,包括生鲜领域发展靠前的上海,菜市场的购买占比也达到了60%左右,而北京的消费者前往菜市场购买的频次依然很高。因此,生鲜企业如果达不到这三个目标,就很难与菜市场竞争。”
在他看来,目前生鲜行业中,众多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探索,并整合资源。然而,从上游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供给模式,到下游消费端保证生鲜品质,目前还只是一个开局,行业内还未出现能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玩家。“可以看到的是,像大润发、国美等企业开始试水社区门店,也是看重了这块市场。尽管线下零售与电商平台相比各有优缺点,但生鲜本身易损耗、非标品的特性为这个行业的入局者提供了很多可探索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背靠盒马鲜生的盒马mini而言,到底将在北京生长为怎样的形态,依然还未成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