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24小时的狂买后,接踵而来的是消费者的退货潮。记者21日采访发现,今年烧脑的优惠活动以及为了满减凑单等都催生了剁手族的退货行为。
21日上午,消费者郭媛媛带着两个退货包裹来到公司附近的物流网点,“打电话给配送员,他们压根没有时间收包裹,只能自己送过来。”据她介绍,今年双11一共下了9个订单,其中两个订单产生了退货。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就陆续有退货包裹,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都会让退货的消费者自己在手机上填写订单信息然后把包裹送到网点来。“今年双11物流速度特别快,所以退货潮也来得更早一些。”当天,一位排队等着邮寄包裹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为了躲开物流高峰期,她特别晚了几天才申请的退货。
银行和物流公司都瞄准了退货的“生意”。市民刘女士反映近日频频收到退货运费广告推送。一家物流公司称,赠送会员一张5元运费抵用券。而一家银行微信公众号更是推出退货选择该行银行卡支付可以满减的活动。
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比较烧脑的双11优惠活动导致了部分消费者在收货后产生退货行为。郭媛媛告诉记者,她在双11预售活动中,通过支付定金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在双11当天付尾款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计算好价格,该套化妆品的实际购买价格比另外一个网站还要略高。因为此前已经支付了定金,订单不能取消,所以她在收到货后,通过“7天无理由退货”的方式申请了退货。
也有消费者在不同网站之间比价,因重复下单而退货。大学生小刘告诉记者,他双11白天在某网站购买了一台国产空气净化器,没想到离双11结束还有半个小时,另外一个网站突然给他赠送了红包,价格低出80元,他当即下单又买了一台净化器。此前买到那一台在配送当天直接申请了退货。
另外今年是11期间,各网站都推出了满减优惠。不少消费者为了享受优惠券而多买物品凑单,在收到货后退掉额外商品,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的退货在服饰领域特别明显。
关于双11后退货潮的产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货潮折射出双11期间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很多商品并非是必须购买的,消费者双11后逐渐变理性而产生了退货,同时,部分商家的虚假折扣和虚假促销行为也带来一定的退货,消费者很可能发现双11的价格并非是最低价。要看到的是,过高的退货率造成了物流领域的浪费,部分双11快递还没消化完又新增了退货物流,造成了行业压力。过高的退货率对商家也是一种损失,会影响商家信誉。不过,姚建芳也表示,退货潮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电商7天无理由退货的执行力度高,消费者“后悔权”有保障。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