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免密支付”,没了“后悔权”?
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一些简化验证程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方式,比如小额免密支付,也日益渗透到了普通用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了解到,身边不少朋友可能在并未完全了解免密支付条款及权责细则下开通了免密支付。
公交、地铁乘车有微信和支付宝免密支付;出门打车叫滴滴,绑定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美团上叫个外卖、买张电影票,有闪付和免密支付。记者在多款用户频繁消费的手机APP看到,免密支付的额度一般在50元~500元不等,用户可以在对应的APP钱包>设置>支付中心里,修改或者关闭服务。
对于用户而言,开通了免密支付,一定程度上等于失去了“后悔权”,华东地区某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免密支付被机构积极推进并不难理解,“极大简化了付款流程,尤其是一些多频消费多是冲动型消费,闪付对一笔消费交易的成功率能提升30%左右,持卡用户不用自己点击、输入密码、扣款,减少了持卡用户的付款时间成本,用户体验越好,支付意愿更强,场景粘度更高,也减少了用户犹豫反悔的机会。”
今年6月起,中国银联就将小额免密免签将由单笔限额300元提升至1000元,完成限额提升的双免商户中,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联芯片卡或移动支付设备,进行1000元及其以下的非接触式交易时,都能够实现“一挥即付”的支付体验,无需输入密码、无需签名。多家银行陆续发布调整“双免”(免密免签)限额计划公告,如交行、招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建行、农行、工行等均跟进了此次调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