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景区内的生态厕所。
摄影师的打卡地——洛绒牛场。
游客在“垃圾淘宝店”兑换纪念品。
稻城亚丁景区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游客服务。
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境内,这里有壮丽的雪山、清澈的湖泊、秀美的高山草甸,至今仍保持着举世罕见的景观,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自然风光,被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2020年,随着甘孜州建州70周年的到来,稻城亚丁风景区迎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将以全新的自然美、景观美献礼甘孜州建州70周年,迎接海内外游客。
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垃圾淘宝店 让游客舒心
稻城亚丁风景区平均海拔4000米,年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零下27℃,受高寒气候、地形地貌、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建厕难、管厕难、护厕难、如厕难”是稻城亚丁风景区面临的难题,成为景区发展的痛点。同样让人揪心的还有垃圾问题,由于景区面积比较广阔,以及游客活动区域的扩大,垃圾清理运送难,也成为景区环境保护的难点。
不过,今年游客前往稻城亚丁风景区旅游时,会欣喜地发现,景区内厕所洁净如新,景区环境干净整洁,以前游客抱怨多的如厕难和垃圾清运难等问题都有了改观,这得益于景区管理局先后推行的“厕所革命”和“垃圾淘宝店”两项创新举措。稻城亚丁风景区将“厕所革命”作为景区发展战略来抓,探索出一种“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全新模式,构建了以厕所为载体的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运营新体系,景区大胆探索市场准入机制,积极引进社会优势资源,努力创建“联营共建”的合作机制,全面构建“厕所+”运营、管理、服务与宣传新模式。坚持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拓展”来推动景区“厕所革命”,成效显著。
稻城亚丁风景区将“小厕所”建成一个“小平台”,构建以厕所为节点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展示平台,从而将“厕所群”集成一个“大平台”。优先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销售本土旅游特色产品,展示本地文创产品,建立景区“一码游亚丁”电商平台。景区管理局通过“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运营模式,将“厕所运营”所得利润的60%分给亚丁旅发公司、稻城县,群众在其中获得分成收益,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让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奔小康。
如果说如厕是解决游客的“内急”,那么垃圾就成了游客的“外急”,随意扔,污染环境,随身携带,很多游客又没有准备垃圾袋。今年稻城亚丁风景区开放后,根据以上情况加大了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策划和启动了“蓝色星球保护计划”系列活动,建立景区“垃圾淘宝店”——即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时,工作人员向游客发放清洁袋,引导游客将垃圾放入清洁袋,可到指定地点兑换礼品。目前,“垃圾淘宝店”主要设立在景区扎灌崩亚丁驿站、洛绒牛场亚丁驿站,可兑换稻城亚丁文创礼品和土特产,运行一段时间以来,景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提高,游客在文明游览中收获良多。
完善立体交通加强智慧建设和旅游服务 游客畅达乐游
如今,“蜀道难”正在成为历史,对于地处高海拔地区的稻城亚丁风景区而言,也是如此。现在要游览这片“净土”,不仅可以轻松自驾前往,还可以从多个城市坐飞机而来,稻城亚丁机场已开通成都、重庆等6条直航航线,以及杭州、珠海等3条经停航线。
从陆路交通来看,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省道216线升格为国道227线,并与国道318线相衔接,可直达稻城亚丁。另外,云南丽江、迪庆,泸沽湖和稻城亚丁的旅游环线公路已全面贯通,稻城亚丁至迪庆3小时可达、至丽江5小时可达。稻城亚丁风景区内完成了40公里仁亚路和6.7公里观景车道改造,建成乘车服务中心4个、综合服务区4个,游客中心及镇区2700多个停车位投入使用,景区配备旅游环保大巴车113辆、观光车161辆。同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可容纳6000人的新游客中心建成投用,增设民俗文创街、民俗文化广场等文旅设施,新建栈道16公里、步游道24公里、观景台53个、标识标牌2000个,方便游客游览高原胜景。
进得来,行得畅,游得开心,是景区服务游客的基本准则。稻城亚丁针对高原景区交通条件所限,多种交通需求并行的特点,专门设置了汽车道、马道、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人马分流”。同时,增设综合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富氧餐吧等服务设施,全面推行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持证上岗、积分考核等制度,组织开展多层次专业培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围绕服务智能化,建成智慧平台中心1个、基站39个、监控200个、应急呼叫点30个,建成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人脸及身份证入园闸机、一码游平台、携程美团网络分销、SOS应急系统、景区广播等智慧旅游系统,基本实现“可视化、可量化、可预测、可控制”智能化服务。
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根据高原地区气候多变的特点,专门建立了“1个环境保护处+5个保护站+1个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机制,全面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专业化管理;建立健全景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负氧离子监测系统,实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组建环卫队3个65人,实现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强化旅游安全保障,修订完善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全力推进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组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专设安全员,完成“1+10”(1个中心、10个站点)救援体系建设,配备救护车、医务室和救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