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零售市场的“抢滩战”,也是跨行业“破圈”的一次变革。近年来“新零售”的实践深刻影响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有业界人士表示,围绕“人、货、场”在认知升级和技术应用的大趋势下,“新零售”正在影响更多行业的展业理念和实践。
在云栖大会上,“新零售”的理念被正式抛出。“零售有新、旧吗?”“哪些技术改变了既有逻辑?”,行业对“新零售”的关注很多,但讨论的声音也很大。这背后对应的是,传统零售在寻求线上资源,互联网企业却在线下“跑马圈地”,深耕商超等消费者流量。
有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定程度源于传统零售交易下行,盈利压力增大;互联网企业线上流量枯竭,导流成本增加,都反映了业界的整体焦虑。“此外,风投资金的追捧也给‘新零售’加了一把火,催生了对零售商业模式转变的更多尝试。”
景栗科技CEO赖罡斌认为,线下零售的这波升级,是由于数字化升级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这也得益于前几年零售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打通用户标签、供应链升级、场景服务、信用建设等。
在渠道端发力的同时,产业端也在关注“新零售”。最初,生产制造商多是“观望者”心态,“谁能扩大我的销量,提高我的盈利水平,我就跟谁玩”。当前,制造商也在挖掘对渠道和价格的主导权。
赖罡斌认为,在生态圈中互联网公司、零售商、制造商的身份标签逐渐淡化,以往流量、资本、运营、用户和产品等原有优势出现了松动,相互间的身份迭代和业务交叉时有发生。
“目前金融、教育、母婴、餐饮等企业也在自建线上平台,增加直达消费者的频率,培育用户对品牌的粘性,降成本、提效率。”赖罡斌说,“新零售”是以大数据支撑场景洞察,以体验为基础来构建的新信用关系和新效率体系。
记者梳理发现,新零售的展业趋势逐渐显现,有的是基于制造能力的流量式、品牌化兑现,有的是基于制造能力的集采式兑现,有的是基于人格化品牌与跨界营销,还有的是基于定制化创新与生产线再造,等等。
“新零售”改变了什么?赖罡斌认为,当前正在加速的品牌数字化、私域化进程,不仅是消费升级,更是全场景营销。有服务溢价场景的行业,将是新零售的收益群体,例如金融、教育、医疗等。企业要将服务场景内化到盈利和商业模式里,借助新工具提升服务效率。
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新技术赋能的需求也不同。赖罡斌说,小微企业有待挖掘的数字化发展空间大,但其自身的能力较弱。有待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在私域培训、私域代运营工具和代运营支持等方面赋能。
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新零售”的实践变化很快,但还缺乏爆款产品和相对成熟商业模式,数据分析、提高复购率、用户沉淀等亟待提升。随着时间的沉淀,业态的发展会逐渐变得更加清晰。(记者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