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人民日报:双11什么都没买 你真的亏了吗?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27
摘要:在这样此消彼长的博弈之中,你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理应有这样的自知自觉:我的决策正在被数据背后的一个个数据模型和高智商的大脑所审视。

  (原标题:什么都没买的你,真的亏了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一年中的这一天,同事见面的问候语就从“吃饭了吗”,变成“买了什么”?“双十一”购物节已过十余年,它的的确确渗透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成为一种符号,甚至一种仪式。什么都没买,反而成了一种稀罕事。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由我来聊聊双十一。

  都说买到就是赚到,看着一次次抵扣,一笔笔津贴,这样的判断难以反驳。那么,如果换一种问法:什么都没买的你,是不是亏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审视双十一,事情或许会变得更有趣。

  双十一是什么,还得从“价格歧视”说起。

  虽然名字中带有歧视两个字,但这并不是什么贬义词——至少在最初界定这一概念的经济学家们那里,这并非贬义,而是随处可见的商业现象。比如我们常见的阶梯水费、峰谷电价、机票折扣,乃至大家喜闻乐见的第二杯半价,都属于价格歧视。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种把相同产品,以不同价格卖给不同买家的操作。对于血拼双十一的消费者来说,提前一个礼拜,甚至二十多天来组队PK,淘宝盖楼,争抢优惠券,换取更低的尾款价,同样是付出了额外的时间成本,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手段。

  这样一来,各类网购平台为什么要不约而同地制定这么复杂的规则,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些规则,正是要精准筛选出愿意用时间和精力换优惠的人群,实现精准推送和精准定价,获取更多成交量。而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自然就不是双十一重点瞄准的人群。难怪有网友调侃,哪有什么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其实只是荷包太瘦而已。

  一般来说,价格歧视常常有助于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用经济学术语说,是提高了社会福利。但理论很美好,现实却并不总是如此。

  你有小账本,我有大数据。你有历史比价软件,我就搞双十一“特供”商品。由于信息的单方面不透明,消费者常常难以知晓商品的日常真实价格。互联网大数据的普遍应用,却让商家对用户的“画像”越发精准,更不用提“先涨后降”“大数据杀熟”等深深的套路。

  除此之外,“低价”刺激下,总是有非理性消费如影随形。常常有一些消费者在收到货物后才感慨:“我怎么就管不住我这手呢?”“免息分期”等销售策略,把价格难以承受的商品包装成月付低廉的“甜点”。消费者看似没有付利息,实际上却损失了资金本身的潜在收益,付出了机会成本。更有甚者,超出预期收入之外的借贷消费,成为拖垮一些城市白领和大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在互联网大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超级团队面前,普通消费者的那点小算盘,常常太过无力。

  不过,经过一年年血拼的洗礼,消费者们也变得更加冷静和精明了。有人调侃,下单之前,去柜子里停灰的地方看看,全都是曾经的“爆款”“必入”。曾经有一位年年“剁手”的朋友看着淘宝人生里的消费账单痛定思痛,总结出了一大定律:凡是有一丝犹豫的,都坚决不买。拿着这一条铁律转战各大电商平台,他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非买不可。用这样的筛子去筛选无数被精准推送到自己眼前的东西,购物,反而变得更加愉悦。今年双十一,微博上“任他红包漫天,我自岿然不动”附和者不少,而紧盯需求、精准下手的网友群体,似乎也在扩大。

  在这样此消彼长的博弈之中,你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理应有这样的自知自觉:我的决策正在被数据背后的一个个数据模型和高智商的大脑所审视。要相信,世界上本没有那么多“刚需”,但“抢购、限量”这样令人眼红心跳的字眼,以及不断跳动的倒计时,正无中生有地创造出需求。要相信,在这个手机和电脑的销量以亿计算、大部分工业品生产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时代,一定没有绝对的稀缺,也未必有空前绝后的低价。

  唯一决定买与不买的,理应是真正的需求。物品总是应当被人所用,而不是相反地,人被种种消费的符号牵动,异化成“我买故我在”。有了这样的理性与觉悟,那么无论买与不买,就都无法简单地用赢和亏来衡量。

  这正是:买与不买随我心,八方嘈杂过眼云。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