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线城市仍有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的迫切需求,加之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户籍制度条件苛刻,大学习毕业生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准一线 ,甚至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正在悄然上升。人的效用来自于两种消费,一是私有品消费,另外是公共品消费 。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重点热点话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生毕业数量预计达795万,即将超过800万,未来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未来的就业大军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诞生于中国的中产阶层,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就读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是比较优越,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可能更会吸引90后毕业生,创业者,他们未来会更多看中一个地区的非物质因素。
而排名靠后的天津、宁波等热门城市,则需要通过提高相应金额的物质回报来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很显然当某一个城市与另外城市拥有相同或者是相近非物质吸引力的时候,毕业生将选择物质消费高的城市,这是一种理性选择。
需要区域统筹协调,合作发展,建立人才共享制度。可以说目前一线城市依靠其城市发展的绝对优势,在非物质吸引力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大学毕业生为了到北京 、深圳和上海就业,每月愿意放弃的物质消费超过1000元,转而享受这三个城市为其工作和生活带来非物质回报 。截止到2015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达147个,其中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以后还会有更多。
如果某一个城市非物质吸引力足够大,大学生同样愿意放弃一定的物质回报,而选择这种非物质的回报比较高的地方,这也是一种理性选择。比如房价攀升,交通不便 ,公共资源使用拥挤等,都成为非物质吸引力在吸引大学生方面是减分项。
比如衣、食 、住、行都属于物质消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 、城市文明、基础设施配套、国际化发展环境,以及个人成长机会,消费习惯等等,就属于非物质消费,这两个因素加起来成为了今天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时候的投资组合。核心城市过快发展也会对区域内外的周边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造成一定挑战。
所以各个城市需要着力于打造自己的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交通时间,博物馆 ,文化享受等等,出台相关优惠就业政策,聚集优秀的人才。大学生需要在这两种因素当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一种平衡的关系。
此外,部分准一线城市能力没有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但是拥有了一线城市的毛病。随着一线城市在人才政策的突破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争夺仍掌握更多主动权。未来该如何吸引大学生到这些城市工作,这项指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原标题:兰州路塌陷夫妻俩落坑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试点地区涉及30个省(区、市)的34个市县(区)。
原标题:国土部 :34个地区将开展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试点中新网2月9日电据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消息,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并印发《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试点方案》,对全面开展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作出重要部署[文/观察者网林西]说到抗日神剧,大家首先想到的什么?是手撕鬼子?
公共投资机构称,安倍还敦促它们承诺向美国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数百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8日援引3家不透露姓名的日本顶级公司高管的话称,安倍政府官员们近来频频与他们联系,询问他们准备向美国投资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