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又一轮热播的连续剧《幸福一家人》迎来大结局了。擦干眼泪,脑袋里蹦出这么个问号——《幸福一家人》幸福系于什么?
基本感觉是,幸福系于误会、偷听、童话、不可能的官司和房永福的不治之症。
误会——月月误认为房小龙就是十年前救她于溺水的人,而真正救她的傅晓龙只好当了电灯泡;王烁误会房天心想做他董事长老爹的情人,以至房天心不得不强吻王烁以证清白;房永福见女儿醉酒夜不归宿,误以为王烁故意为之率性大闹公司。此类误会层出不穷。
偷听——全剧很多情节的转折,基本是靠偷听,包括有意或无意的。房永福患癌症的消息是高帅在医院无意偷听到的,继而房天忆、房天心、月月、可可也是靠偷听得知,公司女员工背后议论总经理王烁花心也是被董事长无意听到,诸如此类甚多。
童话——虽不多但太离奇。十年前一对男女孩童因相救许下诺言十年后再相见,十年后果真巧遇于卖假面膜之时,还被抓进了派出所,接着月月还张冠李戴把房小龙误认为是救她的人。而且这般相识后竟然在房家一住就不走了,房家人毫无防备地视之为儿媳妇。在当今骗术翻新的环境里,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而不可能的官司号称不孝诉讼,从人物性格看,原告似乎不可能为之,房永福极其明白事理且顾惜面子,尤其疼爱子女乃至总觉得亏欠子女。就法律角度而言,片子中已经自我披露称此官司不成立。拿一个根本不成立的案子来匡正所谓“不孝”的社会现实,看似正能量,实则无力量。
至于全剧核心事件——房永福的不治之症,几乎成了全家人幸福来临的源泉。大儿子再也不埋怨父亲不帮他了,再也而不提断绝关系了;小儿子毅然放弃主厨职位,回家接手父亲面坊做面条;女儿也立刻想到结束“不婚主义”,让父亲牵手走进婚典;儿媳妇也顿时懂事成熟起来,令父母刮目相看。这扭转不孝乾坤的神力或说赢得全家幸福的源泉,难道非老人生病不可?假设房永福不病是否一切就不能改观?
以上这些情节不是说不可以有,但起码要弄得艺术些、可信些、合情合理些。譬如偷听,生活中不是没有偷听,但戏中不能太多偷听,虽然偷听作为戏的转折点用起来省事。想想我们生活中真说起不愿让人知道的话,或是那些风言风语道听途说的悄悄话,哪有这样大大咧咧的,一群男女员工在早晨上班人流熙攘之际,聚在公司大门口大说总经理的坏话,好像专等总经理的老爸董事长来听。总是玩偷听感觉创作者似乎总在偷懒。其实方法很多,戏中也偶露峥嵘,像院长知道亲家房永福患癌的消息就非偷听,而是护士告之若想知道真相可去查询病人就诊记录。
童话类的小儿科情节也不是不可以用,但是用在这种很现实的氛围中就显得很不伦不类,不能取信观众的情节,导致后面的戏滑稽而不可信。又如一些抗日神剧把中国武术拿来手撕鬼子,把手榴弹甩上天炸鬼子飞机,谁能信?估计编剧、导演自己都不信。
“误会”这种小品的惯技,在这样的大戏里,要有相对更靠谱的根基,否则人物就显得怪异。比如房永福的不孝诉讼,起因是他的生日和孩子母亲的忌日,孩子们恰巧有事没赶回来。但孩子们赶不回来并非主观不愿,而是确实有事,比如小龙进派出所,天心公司有重要加班,天忆有手术。当今社会年轻人就是比老人要忙得多,这是现实,想想哪个老人年轻时代不都这样忙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忙,内容不同忙都一样。所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房永福认为孩子不孝是误会、委屈孩子的。还有房永福和孩子姑姑认为要拆面坊盖新楼出租房子是不孝之一,其实以现实眼光和商业头脑看,孩子们的动议也没什么错,并非动了老子蛋糕抛弃老子,而是把老子的蛋糕做大做好,这有何不好?充其量不过是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根本上升不到孝不孝的高度。总而言之,不孝诉讼的理由都站不住,以致看诉讼感觉很胡闹。
挑了一堆刺儿,但得承认演员们演技都不错。幸亏有这些演员“人保戏”,作为连续剧还是很赚观众眼泪的。但还有个感觉得说,这戏怎么看里里外外都像韩剧,怪了,连人长得都像,还有那个姑姑和可可的人物设计更是韩剧标配,若把地名换成汉城就更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