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明是有备而来,扎实的调研是他的底气。高高的建筑平台上,他带着柳条帽跟工人们拉家常、聊疑惑;家里来了农民亲戚,情感贴切、对农事熟悉,人们争相向他抛出问题。为什么养老保险很难做起来?保险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交了多少,自己搞不清,挪地方了还带不走。何时能拿到保险金,更不知道。自然,百姓不愿买。即使单位买,都希望当工资发到手上,牢靠。
一年中,黄志明对50位农民、100多位自由职业者、城市中等生活水平的和部分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几十家企业已购买社保的2000余名职工,进行走访调查。根植于百姓民间的力量,让他有底气“响亮发声”!
“请问在座的被保人,有谁知道自己交了多少保险?”
“我们只知道工资里每月都少一笔钱交社保了,但总数是多少,不知道。打工族越来越庞大,仅湖南去广东打工的人最多就800多万。都是抛家舍口、抛田舍地进城打工,年轻时可以撑,将来老了,保障在哪里?还频繁流动,已交的保险又带不走,谁还愿意再交?”现场的代表直言不讳发言踊跃。
可说着说着,黄志明感觉不对。群众的直言被当做对社保部门的质询,甚至对社保部门某种权利的剥夺。接着,辩论甚至争吵,快形成一场博弈。
黄志明说话了:
“成立国有保险银行,像普通银行存款一样,在全国各地可以通存通兑,以个人身份证号码设立账户一人一卡,跨省转移,通存通兑、不受年龄与地域限制、分段计算、社保银行有凭有据,解决了看不清、不明白的问题;又比如,让养老保险‘异地漫游’,就解决了‘人走,养老保险带不走’的弊端。再让国家定出几种档次200元、600元,甚至800元、1200元不等的购买标准,买得多、将来得的多,大家的积极性就能调起来。有国家承诺,加地方经营,人民群众才真正放心。”
一腔真情讲述,一套有效方法,双方开始融合、观点也渐渐靠近。会议从明显的两种不同观点,到最后专家组给出结论:你为我国的社会劳动保障体制设置了一整套的运行模式,回去我们马上就先搞跨省转移,再搞通存通兑……
事后,媒体人都第一时间报道这次调研。一时间,一串关键词“全民参保,国家统筹,一人一卡,通存通兑,跨省转移,分段计算”出来,社会哗然,引发广泛热议。网上海量点击10亿多次,留言转载一亿多条,社会对全民参保的殷切期盼和热情,全在这里有了注脚。
2010年1月1日,全国社保实现“跨省转移”;同年10月28日,《社保法》出台;随后的12月7日,全国第一张通存通兑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13亿人对“养老钱、救命钱”没了后顾之忧,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直到《社保法》实施了、一卡通发行了,黄志明又跟跑了四年,养老保险一卡通和养老保险十三条法律,最终让10亿国民受益!
2015年3月两会期间,他的提议让国务院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降下来。仅这两项,国家将减轻企业负担约270亿元……
这三年跑下来,黄志明硬生生跑坏三双鞋!他觉得没什么,有人却记恩他一辈子。
有朋友从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十二分虔诚地跟我说:这位人大代表做了太多的大好事。他一条建议减负270亿、三年催生《社保法》,都有我的红利呢,我们女员工还获得了生育险。他不仅造就了一个万家丽成市民都想去的地方,还为全国民众跑下这么大个单。七年啊,真不容易,苦了他了,我们都会记恩的……
再跟黄志明说了这事,他笑着说:这就是为民代言的魅力所在,万家丽这么多年的财富积累几百亿算什么?就像社保卡,成了近十亿国民手上的放心卡、暖心卡,也成13亿人民的福音,最终让全国人民受益。在我心中,这份推动,比万家丽积累财富更有价值!
三、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民乐起来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村民在绅士状上按下手印,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土地这个中国文化中极富含义的词语,第一次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
30年后,黄志明在两会上尖锐地提出农民问题。
这以后,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万家丽打造的商业中心,也成为的世界商业地标。更是凝聚一代人的梦想与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中国、跟着万家丽,奔跑。
跟黄志明奔跑的都是奔幸福日子的底层人。像他的员工,大多都来自农村,常常围在他身边说着“种粮农民买粮吃”的大实话:原来家家有粮仓,户户有余粮。现在是家家废粮仓,户户买粮吃。小菜都几元钱一斤,粮食却不到1元1斤。算一笔账就知道,一个农村甲等劳动力去城里打工,一天能收益150至200元钱,一个月收入在四五千元左右,而留在乡下种一亩水稻需要24个工作日,收益在每亩800元左右。
“明摆的,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这笔账我们农民也会算。”那天,黄志明听一群小兄弟聊着:“……越来越多选择外出打工的人,家里的田要么荒着,要么给别人耕作。可农村请工的标准,一天50元,24天就要1200元,实际上现在50元一天是请不到人的。一请人,种一亩就亏一亩。唉,你以为我们想抛家舍田……”说着说着的那位老弟眼圈红了。黄志明知道,他们大量进城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荒着的田地让他们时时揪心扯肺。
农村必须彻底脱贫!可怎么致富?农民的根基在哪里?土地!
2008年开始,黄志明的建议直指农村问题:“要适当放开粮食等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产品价格,将农田补贴改为粮食直补。鼓励农民的积极性,根本要让种田农民直接受益。”接下几年,他的建议机关枪似的打出去:
“加速土地流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县、区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土地经营企业化”。
“国家所需要探索和调整目前农村的改革新方案”;
好在,一步步都有了——国家回应:
2009年国家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超过20%,2010年继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凡属他的建议,就一定是经过调研思考的一整套方案,比如全国农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2012年6月底,全国耕地流转面积达2.6亿亩。有800多个县市设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1.3万多个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未来十年的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土地改革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土地流转更是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黄志明坐不住了,2013年,他深入长沙县农村,做了一个多月实地调研。
“我们欢迎土地流转这种形式。”
“欢迎有资金的企业、有技术的能人来流转土地。”
这是农民真实的心声。而他身边的农民工也说:“那样,我们也能回到家乡一起致富,再也不用一心扯几头。何况,黄董,你对我们再好,我们总归要回到家乡、致富家乡,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