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说明今年5月份空姐被害事件后,滴滴公司根本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应付了事。滴滴公司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说法,完全是空喊口号而已。这也是我这几天看到滴滴客服如此之烂,视乘客生命为儿戏,愤怒的呼吁关掉滴滴公司的原因。
后来越扒越深,包括著名评论家吴其伦,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等都曾经遭遇过滴滴司机的“欺负”,而且要么投诉无门,要么石沉大海。更加令人发指的是,近日,南方周末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过去四年里,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女乘客被顺风车司机奸杀的案件2017年已发生过,2017年5月,重庆永川的一位顺风车司机用风筝线和红布将30岁的女乘客勒死,涉案司机之后被法院判处死缓。
具体来看,50个案例中,有2起故意杀人案,有19起强奸案、9起强制猥亵案、5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涉及50个司机,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
从中可以看出,滴滴公司管理之滥之烂。而从另一方面看,5月发生空姐被害案件后,滴滴公司没有认真反思的一个原因是,忙于所谓的上市,陶醉在独角兽的兴奋中与估值5000亿元的亢奋里。同时,忙于收购并购上市等资本运作。管理层根本没有时间堵塞安全漏洞,狠抓内部管理。中国A股市场形成的圈钱氛围,害了一大批企业。一个好端端企业一上市就无心做主业,搞研发,而是忙于资本运作,一轮又一轮的圈钱。中国股市已经演变成为对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分配关系危害性远远大于有利有益的市场。
视生命为儿戏的滴滴公司,被全社会谴责,被监管部门痛斥是咎由自取,对其给予怎样的处理都不为过。依我看,其估值500亿都不值。同时,这样的公司应该不让其上市圈钱,彻底断了其上市的念头。
在群情激昂斥责谴责、管理部门群起痛批滴滴公司之余,冷静下来后,对这样的问题也应该客观看待并把其性质甄别清楚,认识清楚。尽管这么多起案件且4个月两起命案。但必须清楚认识到,这完全是滴滴公司的管理问题,滴滴公司管理层没有能力管理这样的公司。特别要提醒的是,绝不是网约车这个新科技创新产品自身的问题,也不是顺风车产品自身的问题。作为共享经济的网约车不能因为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被否定,被遏制。
类似今天网约车出现的问题,在传统出租车行业都出现过。对于网约车这个创新性产品,本来传统行业与传统管理部门都在想法设法找借口扼杀之。不争气的滴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闹出命案,正好被这些反扑势力抓住把柄利用。这两天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心的现象是全面否定共享经济的网约车,试图把节约资源,给广大群众带来出行方便的网约车一举扼杀掉。并且趁机争夺权力,比如交通部规定新接入网约车必须经过他们审批。我只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审批进来的车辆一旦出问题,你负一切责任吗?你的目的是监管安全还是要审批权?
管理问题归管理问题,对管理混乱的滴滴公司必须严肃处理,让其付出刻骨铭心的代价,比如高额罚款等。但是,绝不能抹杀网约车模式本身,绝不能因噎废食。更应该鼓励网约车的发展,不妨鼓励成立新的网约车公司,与滴滴公司形成竞争,打破垄断现象。
历史上,几乎所有创新性的科技产品投放之初都闯过祸,甚至是大祸。民众的情绪与今天对待滴滴公司闹出人命案一样一样的。就看哪个国家能够拿出智慧处理好,既安抚好民众情绪,又不把新东西扼杀掉,而是保持定力,继续鼓励支持。
汽车的发明就是很好的例子。发明于英国的汽车,最终兴盛于美国。就是在美国,汽车每次发生交通事故甚至出现车毁人亡事件,民众情绪都非常冲动激昂,产业都要停滞一段时间。但最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只是遇到开明政府快一点罢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眼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