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整体都在贴近文化内核。大家都知道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传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经常在一起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矧乃暮春,时物芳衍,滥觞逶迤,周流兰殿——时日既然固定,“上巳”中的祭祀意义便也逐渐被娱怀骋情所取代。
自2014年,开始农历三月三被定为广西法定假日,全区放假两天。在官方的引导下,许多风俗习惯被重视且传播开来。如今的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许多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所以影片中才会有相关情节出现。
电影情怀 匠心之作
一部好的电影,在于绝没有多余和取巧的镜头,在于质朴之下法相华美,有直达灵魂的触动。
《又是一年三月三》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真实,忠于历史。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导演带着主创团队不知道走了多少夜路,被叮了多少蚊子包,开着小面包车穿梭在陡峭的山路之上,只为给大家呈现出一个面目清晰的时代。
时代与个人共命运: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
作为献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大型励志奋斗情感年代巨制,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所表达的人与人、个体与集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包容与连接,总有一份感动,令我们泪流满面。回到电影中来,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够列为献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文艺项目,是因为它把民族精神、个人经历和裹挟在时代中的温暖人情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它不再是与我们无关的、天方夜谭的传说,而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历史。“知青”好像离我们很远了,但知青的故事,却离我们很近。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朋友或长辈是类似影片中人物角色的缩影。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连接不同时代年轻人的桥梁,是对正直和善良的选择,是正在进行中、一生一次的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