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滴滴顺风车产品的负责人此前曾公开声称,顺风车产品的应用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她甚至使用了“Sexy(性感)”一词来描绘这一场景。这也再度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哗然。
为什么滴滴的道歉没有到社会公众的谅解,甚至其表态被讽刺为“你尽管死,我赔三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品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对于悲剧的反思不够,进而让人怀疑企业的价值观——即便是三十倍、三百倍的赔偿,在其5000亿估值面前也只是九牛一毛;若没有将乘客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再高估值的品牌,在公众的心里也只会一文不值。
2012年9月,滴滴的第一版APP上线运营,当时全北京一共只有16名司机。如今,滴滴已经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新经济领域的超级独角兽公司,然而它不应当成长为体型庞大却漠视人命的市场怪兽。六年之后,是否还记得当初让出行更美好的初心?
滴滴,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