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近期业务,交银国际的自营板块颇具看点,公司表示,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从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转为以结构性融资为主。2018年上半年自营交易收入为2.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82%。交银国际股权投资联动前瞻研究优势,重点布局创新科技、生物技术等新经济领域公司的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同时审慎务实选择投资项目,把握退出机会。
另一方面,交银国际卖方研究团队也是声名显赫,研究部主管洪灏名震香江,整个团队覆盖宏观及约150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
至于国际化方面,交银国际与上述的几个同行相比较为突出,作为交通银行旗下国际业务的重要推手,交银国际在未来竞争格局中具备先天优势。截至目前,交行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1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但综合来看,交银国际在企业融资及承销服务方面,相对弱于预期。
民银资本: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与香港众多中资券商“前辈”相比,身为民生银行(5.77, -0.09, -1.54%)系成员的民银资本,在香港的“年龄”只有一岁多,不过其成长迅速,不可小觑。
自2017年借壳上市后,民银资本业绩增长飞快,2018财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65倍至3.44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至1亿港元。作为全牌照券商,民银资本志存高远,准备在投行业务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先看债券业务,2017年,民银资本证券共承销发行了26笔境外债券,累计债券承销发行总额超过103.6亿美元,实现承销费收入近4000万港元,仅用一年时间就已达到中资投行中等水平。截止2018年10月底,公司共完成了18笔境外债券发行及承销业务,累计债券承销发行全额超过61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民银资本债券承销发行业务中,担任全球协调人或更高角色的有十逾支。民银资本能在如此短时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要归功于母公司民生银行支持;另一方面也证明公司团队的专业能力获得发行人和投资者认可。
据智通财经查询统计,今年5月份,越秀集团发行20亿美元的两笔境外美元债,民银资本作为全球协调人和主承销商;10月份,四川发展发行5亿美元,民银资本担任评级顾问,帮助其取得惠誉评级A-的境内省级平台的最高评级。民银资本还协助杭州金投(标普BBB,惠誉BBB)、长春发展(穆迪Baa1,惠誉BBB)、宝鸡城投(惠誉BBB-)、云投集团(惠誉BBB+),广州地铁(穆迪A2,惠誉A),广西交投(穆迪Baa3,惠誉BBB)等公司获得较高债券评级。
与此同时,民银资本在投行与资管业务上也大踏步前进着。由民银资本担任保荐人已经成功向港交所递交两个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在企业并购项目中,民银资本作为国内某大型综合集团的财务顾问成功协助客户完成香港上市公司收购;以及担任某中资券商在港机构的财务顾问协助客户完成上市公司收购安排。
作为借壳上市快速抢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民银资本,目前市盈率相对偏高,未来仍需要通过注资、并购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以使公司市盈率、市净率达到合理水平。
论中资券商在承做、承揽、承销端之优势
广发证券(10.9, -0.22, -1.98%)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篇名为《从香港市场看中资券商国际化起点 》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投行承销业务可细分为承揽端、承做端和承销端,中资券商投行业务近年崛起的原因正是这三个环节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承做端: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欧债危机先后发生,传统的外资投行业务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大量外资投行人才跳槽至中资券商机构。传统投行业务(承销、融资并购咨询等)为轻资本业务,人力资源是该业务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壁垒,跳槽而来的国际投行人才带来了成熟的投行业务运营体制,是中资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2、承揽端:和内地企业的天然联系。香港相对便捷与成熟的二级市场吸引了大量中资企业到香港融资。从2009年—2017年的IPO集资额来看,除了少数两年H股和红筹股贡献占比低于50%,其余时间基本维持在50%-—80%的高位。以H股和红筹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主营业务,都和中国内地密切相关,而中资背景券商与这些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
3、承销端:匹配中资客户海外配置需求。随着中国投资者可投资资产保持持续稳健增长,国内投资者对于资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海外配资需求保持着较快增长。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交易市场,香港是内地资本与海外连接的重要通道。2015年至2017年,中国离岸证券投资中流向香港的投资占比持续上升,从2015年6月末的17%上升至2017年末的31%,并于2017年末占比首次超过美国的29%,位列第一位。自有数据记录以来,投向香港市场的金额从2015年6月末的495亿美元持续提升至2017年末的1544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58%,显示了内地投资者对香港证券资产的强劲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