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杭州地铁一趟列车在钱塘江底下的隧道中“趴窝”了。列车上的113名乘客,只能沿着地铁隧道里1.2米宽的栈道走出来,足足走了半个小时。事故原因已经查明: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短路、跳闸。事实上,这起事故本可避免,因为今年5月份,杭港地铁在日常维修检测中就发现了问题:有12套接触网装置存在质量瑕疵,需要更换。前期,先到货的6套设备已经更换完毕。9月7日,剩下的新设备已经全部到齐,可还没来得及更换设备的钱塘江路段,在9月8日晚上就出了事。
欧美韩等多个版本的电影《地铁惊魂》,在杭州真实上演,着实让乘客体验了把什么叫惊悚。必须值得庆幸,这起事故导致的结果仅仅是“乘客走了半个小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这样一起事故,却足以引起地铁运营者包括安全监察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警觉和重视。
让人纠结的是,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事故。事实上,并非只有这起事故可以避免,理论上,所有的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在航空界,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是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之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类似的还有著名的“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在警示世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几率,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而要认真地正视并解决问题。
地铁之事,无小事,它关乎公共安全。然而,这已经不是杭州地铁第一次出现全国媒体关注的重要新闻了。对杭州地铁的运营及监管者而言,如何遵循最严谨、最科学的态度来维护公共安全,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再重要不过的问题。据了解,现在杭州每天乘坐地铁过江的人大约在30万左右,对他们而言,不能把每一次乘车过江都当成是一次冒险。他们需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