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高位截瘫的汤小兵躺在病床上,努力抬高头,用不灵活的手指抓着手机,从微信上给儿子曾经的医生周晨燕转去740元钱,这是他和两个儿子第一个月低保金的一半。“现在我没有收入,只能做这么一点奉献了,谢谢帮助过我和孩子的好心人和慈善机构……”
2013年,双胞胎儿子中的老大家家(化名)确诊白血病,经过两年治疗,在2016年年底即将停药时,外出打工刚刚2个多月的汤小兵又遇车祸高位截瘫。幸好,还有慈善机构和好心人在关心着这个家庭。汤小兵想尽自己所能,回报大家。
740元捐款来自第一个月低保
1月2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慈善办主任周晨燕的微信上,收到一笔特殊的转账——740元。这笔钱,来自周晨燕曾经的一位患儿父亲汤小兵,如今,他高位截瘫,躺在病床上,需要人照料。但刚刚领取到第一个月低保金共1580元,汤小兵毫不犹豫地给周晨燕的基金转去了740元。
“周老师,您好,这是我和家家刚收到的第一个月低保金,现在我已经没有(其他)收入了,只能够做这么一点奉献了,谢谢帮助过我和孩子的好心人和慈善机构,同样也非常感谢您。”汤小兵在微信中这样写道,并恳求说:“请您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原来,2013年,汤小兵双胞胎儿子中的大宝——家家患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在刚要康复停药前,外出打工筹措药费刚两个月的汤小兵又遭遇车祸,高位截瘫,辗转回到四川治疗。无论是在家家患病,还是在汤小兵的诊治过程中,爱心从未远离这个家庭,村组、乡镇的捐款,社会上筹集的资金,公益组织、爱心机构的关怀,让这个家庭不至于陷入绝望。“我现在没有能力,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汤小兵这样说。29日,周晨燕将这笔善款,转到了另一个白血病孩子的医院账户上。
儿子患白血病大家助他过难关
2008年,新津人汤小兵退伍回家,次年结婚生子,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2013年,大儿子家家突然患病,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周晨燕是家家的主治医生。
“那年刚刚存了3万块钱,除了能报销的部分和爱心人士捐的,家里也花了10多万元,其他的都是借来的。”汤小兵说,退伍后,自己在工地上从事焊接工作,刚刚有点结余,就遇上孩子生病,没有工作的汤小兵没有经济来源,但孩子治病的钱不够,只得四处向亲朋好友和战友借钱。“娃儿生病,村里很重视,组织了一次捐款,镇上也组织了一次。”汤小兵说,两次捐款,为孩子筹到了3万元左右的治疗费。周晨燕了解到汤小兵家的情况后,为他们找到了相关的公益组织,筹到了7.5万元左右的善款,解了燃眉之急。家家的病情恢复较好。
自己高位截瘫 “我想尽绵薄之力”
天有不测风云,眼看家家即将康复,汤小兵松了一口气,欠了一堆外债,他心里着急,找了一份修路的工作。但两个月后,汤小兵所乘坐的车在返回途中遭遇车祸,他自己脊椎重伤,又因为肺部严重感染,辗转了一个月才做了手术。高位截瘫后,目前汤小兵只有双手和头部还能动弹。
“入院,做检查,都有社工来帮忙。”汤小兵说,自己躺在病床上,连翻身都做不到。车祸后的赔偿事宜,也有专业的志愿者律师帮忙奔波;连医疗费,也靠大家发起众筹,“我想站起来,走着回家”的筹款链接,刷遍了朋友圈。2017年11月,汤小兵因为肺部感染严重,反复高烧。觉得自己可能扛不过去的他主动提出,想要捐献自己的可用器官。在社工和红十字会的协调下,汤小兵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书。“我只能做到这些,尽我一点绵薄之力。”汤小兵反复强调。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王雨丹 摄影记者 陶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