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自媒体乱象问题终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今天晚上,央视《焦点访谈》花了近一刻钟的时间,痛批“低俗色情标题党,传谣洗稿买流量”等自媒体乱象;本周四,《人民日报》同样刊文称,针对此类现象,必须设立黑名单,提高准入门槛。
与之相同步的,则是各地相继展开的自媒体整治工作。本月初,上海关闭“世界未解之谜”等4个微信公号,“魔都升学爆料”等15个违规微信公号停更;随后,河南下架“新闻热点直播”等13家微信公号,“波动财经”等28家微信公号整顿;在江苏,近40家自媒体则组合成立了“江苏自媒体联盟”,推出了各类有关维护网络世界清明的倡议……
对此,岛叔只想说:干得漂亮!
要知道,在对自媒体深恶痛绝的程度上,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侠客岛了。一条正常的新闻通稿,被名不见经传的自媒体小号抢加原创;一些明明十分中立的报道,被一些自媒体强行“断章取义”,然后被扣上“党媒侠客岛为XX洗地""党媒侠客岛痛批XX”的帽子,让人百口莫辩。
无疑,自媒体的出现为广大网友提供了发声的空间,其本身之于传播格局的优化提升,也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网络空间当前还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浑水摸鱼之辈从未消歇,导致朱墨淆乱,如果长期浸染其中,变赤变黑,皆属未知。
尤其是一些自媒体不以澄清事实为功,反以混淆舆论为能;不做信息传播之事,反为捏造扭曲之态,以赤裸裸的、不择手段的名利为导向,必须要警惕。
总之,不整顿,无以明纲纪,无以正行风,无以谢网民。
三害
一些没有操守的自媒体,都有哪些龌龊做法呢?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最恶劣的,敲诈勒索。借助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生成的负面文章,向企业收“保护费”,实现有偿不报;甚至用上二战时纳粹海军的狼群战术,“组团”精准打击某家企业,不给钱就一起发布抹黑文章,造成巨大声势,逼迫企业投放费用。
其次,大肆洗稿,吸粉造流量。自己文笔烂,就找网络写手,将别人的“爆款”原创文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品,做成大号,求得溢价变现。甚至形成了地下洗稿产业链。这种做法把抄袭侵权行为规模化、产业化,极大打击了原创积极精神,败坏了码字行业行风。
第三,数据造假、篡改事实、信口雌黄,炮制毫无营养甚至有毒的文章,坑害读者。媒体有净化社会风气的社会责任,但是一些自媒体为了点击量,迎合低级趣味,散播假恶丑的价值观。这样的文章,看一眼都是浪费生命。
上面这些情况,传统媒体就没有吗?有。但是传统媒体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有偿新闻,稿件层层把关,多方查核纠偏,再加上从业者的自我修养,这些行为只是零散的、个别的存在。
自媒体不一样,虽然有监管,但整体环境好比美国西进运动时,法规法纪不健全,空子多,空间大,监管力有不逮,被抓几率不高,违法成本很低,于是一些心怀叵测、急功近利之徒就出来了。
根源
自媒体乱象,从其自身看,动机明显,就是求名图利。但是,从传播对象角度看,其发生蔓延的原因就多元化了,反映了我们当前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也就说,土壤中有生发这种乱象的根源。
首先,不少企业遇到碰瓷的、勒索的,多花钱平事。反过来助长、鼓励了这种行为。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挺直腰板,绝不屈服?这是否就说明这家企业的确有问题呢?也不尽然。《新民周刊》举了一个例子,摘引如下。
在某家上市房企公布财报之后,自媒体可以盯着里面的数字大做文章。“高负债”是媒体经常报道房企的一个字眼,其实房地产的预售即销售收入也算作负债,只有等拿到竣工证后才能转为收入,因此报表显示负债水平相对较高。房企预售越多,负债越高,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水平相对较高。实际上这类预收款是无息的,无需现金偿还,且最终一定会转为销售收入。
受众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在无良自媒体不专业报道的引导下,就会对企业的未来生成负面预期。企业呢,吃哑巴亏。自辩吧,声音小,而且滞后了。
因此有的企业,主要是大企业,自己出钱办媒体养媒体、与传统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事就让“自己人”说话。但是这么做,一来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一方面对媒体报道策划的客观公正发生了不好的影响,形同变相贿赂。
那么,受勒索企业报警不行吗?企业不是小孩子,有困难找警察的道理当然明白,但更明白远水解不了近渴,报警成本高,调查取证麻烦得很,问题搞清楚了,企业项目也凉凉了。从成本核算角度,交保护费是理性选择。
其次,企业还算是比较有力量了,维权成本高的事都不做,对于自己的文章被抄袭洗了稿的自然人来说,更是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去维权。线下的剽窃行为,认证、惩罚都难以进行,更别提线上了。所以,洗稿行为,人人喊打,可又无人能打。公地悲剧,只能靠公共力量来破。
第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国有好几亿网民,需求结构多样化,参差不齐。有些养生文章,这个和那个搭配不能吃;有些道德文章,宣扬妇女三从四德;有些文化鸡汤,把孔子包装成知心大叔……真有人看的,而且有不少人服膺其中道理。有人说,不管什么小众爱好,在网上总能找到同好和知音。
求解
对自媒体乱象的解决之道,显而易见就是加强监管。但要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监管是一方面,多方合作形成自觉也是必不可少。
显而易见,一出事就监管,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产生,行政成本过高。从本质上来说,要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必须要有上下合力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