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双十一之前的阿里动作频繁,一周之内公布了两起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大事件,矛头直指美团,现在的美团既要面临即将到来的对抗,还要为股价而头疼。
王兴现在的感觉可能不太好。
在今年双十一之前的阿里动作频繁,一周之内公布了两起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大事件,矛头直指美团,现在的美团既要面临即将到来的对抗,还要为股价而头疼。
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饿了么和口碑合并组成国内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阿里也明确了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未来目标,即重新定义城市生活。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消息早在8月就传出了。
根据8月23日阿里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阿里巴巴设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将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并已获得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此后饿了么的外卖服务和口碑的到店消费将形成更紧密的协同。
财报公布的前几个小时,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美团也正式通过在港上市的聆讯,正在为寻求获得550亿美元估值而奋进,阿里成立控股公司的消息一出,美团一下处在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阿里近几年的业务重点布局在新零售,盒马鲜生的优异表现和加紧与传统零售巨头的合作,都让阿里逐渐掌握在新零售领域的话语权。
美团也将新零售划分在自己的业务版图里,业内对美团最常用的一句评价就是“谜一般的业务边界延伸”。美团点评在2017年下半年时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把外卖、打车等业务纳入到新美大打车与新零售事业部;点评业务与到店业务合并到“到店事业群”——这与阿里的新零售四路大军计划稳稳地对应上了。
但显然阿里并不打算就这么接招。
据了解,此次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进一步从“到家”和“到店”两个场景合力并进,共同着力打造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大消费领域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饿了么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资源和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加上口碑的成熟商家服务体系和深刻的消费者洞察,将作为一个整体,推动以餐饮为主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全面数字化、互联网化升级,目前口碑和饿了么一起在676个城市服务商家达到350万。而从之前美团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美团点评目前为3.1亿名交易用户及440万名活跃商家提供了服务。
饿了么在被收购之前,与美团共称外卖界双巨头,口碑更是直接对标大众点评,美团原本是想对打阿里新零售业务,没承想被套进了“饿了么+口碑=美团点评”的公式里。
此次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业内普遍认为是饿了么吞并了口碑,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王磊将担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向阿里集团CEO张勇汇报,并兼任饿了么CEO;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范驰将继续带领口碑业务,向王磊汇报。
而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则彻底消失在公告中。
在此之前张旭豪公开对外发声还是在今年4月,阿里以95亿美金全资收购饿了么,张旭豪发布公开信表示饿了么独立运营的原则不会动摇。
创业者总想在资本的夹击中力求独立生存,但最终又败给资本。
而再向前推时间线,就要到2017年饿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卖,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
当时百度外卖也对外宣称,合并后仍以独立的品牌和运营体系发展,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人员架构保持不变。
结果就是,18个月之后百度外卖正式更名为“饿了么星选”,App变更为新标识。根据官方介绍,饿了么星选是饿了么旗下严选商家和美食、秉持用户体验至上的高端外卖及生活服务平台。
想必是为了报答当年的“反水”之恩,阿里此番行动毫无手下留情之意。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接受《财经》采访时透露,当年美团点评合并后去拜访马云寻求资金的细节,他希望能够同时获得阿里和腾讯的支持,但被阿里全盘否定:“我们可以投你,10亿美元也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但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阿里想控制美团,但王兴将利弊看的很远,包括在千团大战时面对对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动辄几亿的广告费用,王兴都显得很克制。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团靠着阿里的投资挺过团购大战,最后选择了腾讯,而阿里积累了多年的不满终于要爆发了。
阿里和美团正式开战,但战争的中心点不再是流量,而移动支付才是。目前阿里打造了一个以支付宝为中心的生活服务平台,接入了包括哈啰出行、捷停车等生活出行领域,逐步将衣食住行生活服务全部集合在其中。美团则依托全渠道会员系统,汇集用户在堂食、点餐、排队、Wi-Fi、外卖、团购、点评、预定、支付等各个场景产生的消费行为数据,形成一个商家最全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池,汇集商户线上、线下各个渠道的会员信息及消费数据并实时动态呈现给餐饮商家,以帮助商家更了解用户特征。
目前,美团为期30天的稳定价格期已于10月12日结束,为了稳定股价,美团在15日放出消息,高盛买入美团点评7200万股股份,价值超过42亿港元,另外,摩根大通给予美团超配评级,目标价格90港元。
受利好叠加影响,美团股价在今日开盘后涨了3.29%,目前美团点评股价在58-60港元区间范围内,市值为473.21亿美元。
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频频发力,或许是在为今年双十一铺路,在短期内为抢占先机,睽违已久的补贴战又将在不远处吹响战斗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