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周年庆典下午的《发现未来》品牌会上,森鹰窗业边书平董事长发表题为《命运·道路·使命》的演讲,这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边总个人的人生选择、贯穿了森鹰20年的整个发展之路,更从中窥见出中国节能建筑发展是时代的选择。以下为边书平董事长演讲全文——
各位尊贵的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发自心底的感谢,感谢大家大老远从世界各地赶来,汇聚上海中心。
今天是2018年9月20日,我们在上海这座中国第一高塔举办森鹰的20岁庆典,这对于森鹰这个从黑土地走出来的企业来说,似乎也算是一种“鹰的重生”吧!20年前的9月25日,森鹰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印刷在工商局颁发的法人营业执照上。而今年的9月25日恰逢中秋佳节第二天,于是我们把庆典定在了9月20号——20号,20年。
1998年对于我的人生似乎比较重要。十多年前,我曾参加了一个房地产EMBA的学习,有位讲员是来自上海的地产商,他说:1998年,他从股票市场带血杀出,携带4000万不情愿地进入到房地产业,买了块地但没钱开发,后来一夜间土地升值到4个亿。现在,这位大佬的身价应该是千亿级。
同样也是1998年,老边手里也有4000万,也买了一块土地开发了个小项目,但在房地产与森鹰之间,经过了小半年的痛苦,最后选择了森鹰。今天的老边不敢奢谈身价,有的只是:森鹰的使命与木头窗的责任。
像是偶然,却是注定。
我相信命运。口头禅里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句易经里的话。
冥冥之中,命运牢牢地将老边与中国木头窗捆绑在一起。开始时倒是也津津乐道,后来却是大为不甘,内心痛苦挣扎,以为上帝小用了我,这是因为做木头窗有三难:管理难,营销难,赚钱更难。
然而,十几年来,透过森鹰,我们经历了不少的神迹奇事,可以这样说:老边的人生就是由错误组成的,但每当错误发生又总有一个冥冥之中的力量将其归正,我视之为恩典的记号。这使得我渐渐地认识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需牢记两个字:“责任”。如果你敢于坚守责任,权力和利益就会自动从天而降,甚至滚滚而来,让你挣得盆满钵满。但人却很难认知到这一点,不知不觉间在推卸和躲避责任,视责任如同猛虎,贪恋权力并利益熏心。我常和同事们讲,赚大钱成大业是命,不是仅靠努力能够成就的,但赚钱养家是天底下最最容易的事情,你只须记住责任二字。钱是上帝给人的一种考验,钱有四个“角(脚)”,如果你追钱,钱比你跑得快,如果钱追你,你跑不掉!
上帝造人是有其深刻目的的,每个人受造都各有其使命。祂让我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动植物,让我们修理看守我们的家园。祂赋予我们每个人以使命,这不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这是天职,是无可推诿的。一个人如果终其一生,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些,为了买车买房过豪华生活而奋斗,那就亏吃大了!就失去了体味人生真义的大好机缘。我这样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老话:人如果不按照天道去修为自己,履行自己的责任,天地都会惩罚我们的。
还有几句中国古训也很值得我们商榷,比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学就是为了升官吗?读书就是为了发财吗?就是为了博取美人心吗?非也。人生远非止于此。一生只为自己而活,那就是画地为牢愚昧至极,那将错过上帝赐给我们的这富有深意的人生。
命,是上天赋予的;运,则要靠自己去修为。顺应天命,就是持守天道。
老子曾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看来持守天道绝非易事。
我是个功利主义者,做梦都渴望把事业做大,但我就是做不大,这也是天道。无奈,我就琢磨出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
“做大是福分,做好是本分”。
二、道路
1998年,我误打误撞进入到中国木窗业,那时应该说还不能称其为行业,业内只有包括森鹰在内的一两家同业。
在1998年之前, 我从学校毕业没分配就选择下海经商。本来也是可以先进入政府混混仕途,起码可以在大学里拿份工资同时再搞点业余爱好。可我是个不通人性不懂灰度的一清二白之人,做事就要清清楚楚,直接当了个体户。好在那时生意好做,虽然啥也没有啥也不懂,但凭借一腔热血一口气开办了十多家公司,都赚钱,总规模并不大,加在一起也就一个亿不到。
我是个手里永远存不住钱的人,有了资本,就想投资,于是就做起了品牌梦。在这样的背景下,森鹰诞生了。
1999年是森鹰的第一个财年,是年5月16日第一樘木头窗下线,大家都兴奋异常赞不绝口,我却在一旁无比郁闷,真想把这樘窗一脚踹了。因为在我看来产品设计及材料配件都很low。不过,产品虽不入我眼,99年还是卖了700多万,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小目标。
森鹰的20年,我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9-2003,这是我这个管理学硕士真正进入到制造业的头5年,我曾夸夸其谈自以为学管理就一定懂管理。但森鹰起步的头5年让我幡然醒悟,原来企业管理之理,离我甚远。那时的森鹰餐厅,每天晚上都是开放的, 开会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二点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个对“老边不懂管理”事实的发现,让我那脆弱的心啊拔凉拔凉的,我并不肯承认这个现实。但销售额还是逐年增长,2003年做到了一个亿。陈春花这样说,中国的企业,少有是依靠扎实的管理成长起来的,多数都是依靠战略和机制以及市场短缺或者多元化来寻求发展。深以为然。
5年的折磨,我选择了逃避,既然不懂管理企业之道,就把森鹰交给懂得管理的经理人去打理。自己则带了点钱去收购国企,利润颇丰,十几倍之多,轻松自在了3年。然而,身虽轻松,内心却不住挂念,毕竟前后投资进去两个来亿,还有挥不去的品牌情结。2007年,我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这就是森鹰的第三阶段,我称其为使命和责任的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