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二审稿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立法具有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双重意义。去年12月,《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请一次审议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曾指出,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近年来,网络上一些恶搞作品,戏谑、调侃、抹黑英雄烈士,看似纯属娱乐,实则危害很大,甚至历史虚无主义借此兴风作浪。
保护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等,乃至促进社会尊崇英烈,需要有实际行动。2017年全国两会,251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一些群众来信提出,建议通过立法加强英雄烈士保护,这是社会共同呼声的见证。
法律是底线,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不容诋毁;法律也代表一种价值弘扬。
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都不能忘记来路。
一百多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进行探索和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献出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进程中,英雄烈士是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奉献者、奋斗者、牺牲者。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挺立脊梁和接力奋斗,精神内核一以贯之,我们将更加理解何为“久经磨难”,将更加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
历史是一条长河,上游是我们的来路。一代又一代英雄烈士和他们的精神,源源不断注入这条长河,成为河流的奔腾动力。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正视自己的历史,不重视自己的历史。没有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就没有对自身来路的清醒认识。
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愈是离目标近,愈要坚定信念,愈是走向强国,愈是需要振奋民族精神。英雄烈士及其精神,是我们实现梦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来自民族深处的、不断积累的源泉动力。因此不但要坚决制止亵渎英烈的行为,还要呼唤对英烈精神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