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然而,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却推进缓慢,双边经贸失衡较为严重。
6月9日,由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皮书》内容显示,中国与南亚经贸水平低,且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以2015年为例,中国与南亚的双边贸易额为1112.76亿美元,仅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8%,仅是中国-东盟贸易额的23.5%、中日贸易额的41.24%和中韩贸易额的48.9%。
此外,中国与南亚之间不仅双边贸易额较低,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蓝皮书》数据显示,以2015年为例,中国对南亚出口943.19亿美元,从南亚进口169.57亿美元,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69.5%。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从“一带一路”推进情况来看,相比于东南亚和中亚,中国在南亚方向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特别是南亚大国印度对“一带一路”的猜疑至今尚未消除。
“中印寻求广泛共识与互利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与各自的战略考量。‘一带一路’在南亚方向的难点,很大程度上与中印各自的经贸战略有关,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时殷弘说。
商务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484亿美元扩大至526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从723亿美元下降至707亿美元。印度从中国主要进口电信设备、电脑硬件、电子元件、化学医药原料等。向中国出口主要是矿石、原料皮、钢铁、塑料和棉花等。
“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或将成为释放中国与南亚投资合作潜力的重要载体,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在互联互通方面的干扰作用已经不再凸显。地缘经济优势在部分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当中的作用已经显现。”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翠萍说。
据《蓝皮书》统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在交通基建、能源开发和投资与产能合作方面带来巨大契机。例如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二期以及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已于2016年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