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很多街坊每日的“日常”
央行发布管理新规
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扫码付款
将按风险分级设支付限额
扫描静态条码支付
单日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
这样的限额你够用么?
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风险分4级 扫描静态条码支付
单日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
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由于静态条码(如事先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对于使用动态条码(如手机上实时生成的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交易验证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级,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具体来看:
A级
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B级
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C级
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D级
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来源:央行微播)
(来源:央行微播)
静态条码目前被认为是风险最大的支付领域之一。除了限额管理外,新规还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措施:包括要求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要求展示静态条码的介质应放置在商户收银员视线范围内,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要求静态条码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等。
此次《规范》将条码支付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
“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识读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是用户主动扫码付款,俗称“主扫”。
“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识读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收款的行为,是用户被动扫码支付,俗称“被扫”。
(来源:央行微播)
超额支付怎么解决?北京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表示,静态码的使用场景主要是日常微小额收付,从统计数据上来看,500元以下的支付已经覆盖了条码支付的95%。
我们平日里用的最多的条码支付是静态条码,比如鸡蛋摊上张贴一张二维码图供顾客来扫码支付。但如果某天来了个土豪一口气订几箱鸡蛋,但这些鸡蛋的价钱超出了一天500元的支付限额怎么办?
这时,鸡蛋摊主可以选择掏出自己的手机,点击收付款,静态码变动态码,就可以收款啦!这也说明,《规范》是鼓励使用动态条码,毕竟这个安全性更高。
(来源:央行微播)
不能发补贴啦?在本次新规中,央行明确提出“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份额,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
据北京商报消息,在支付机构内部人士看来,这个很难执行。该支付机构人士表示,实际上不少支付机构巨头已经发展了庞大的生态供应商,他们的合作伙伴主要有两类:线上支付合作伙伴以及线下支付合作伙伴,支付巨头也会将线下推广交给合作的代理机构负责。而监管目前对“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并没有进行明确,“比如一些支付巨头补贴中间服务商,再由中间服务商补贴给用户或者商户,这种补贴方式算不算不正当竞争?目前还没法判定。”
扫码六大风险要注意而中国证券报从业内人士处了解,目前有六大风险值得大家注意和警惕。
1、静态条码被调换商户无法收到钱款:静态条码因其自身属性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调换。
2、利用收款码伪造生活费用:催缴通知、交通罚单等应用场景。
3、条码中嵌入木马病毒程序,客户扫描后资金被盗刷或个人敏感信息被窃取:客户一旦误扫了此类条码,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
4、诱骗消费者发送付款码后,迅速实施盗刷: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费者不熟悉收款码和付款码的具体功能,以金钱或物质奖励、优惠等诱导消费者向其发送付款码,之后迅速实施盗刷。
5、虚假网店发来收款条码,进行支付实施欺诈:在网购过程中,存在不法商户在消费者支付环节骗取其使用购物平台监控外的扫码方式进行付款。
6、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注册,变相搜集个人身份信息用于其它不法目的。
相关新闻你收到“支付宝”邀你瓜分10亿红包的短信?竟不是支付宝发的!一定有见过这样的一条消息:
10亿【支付宝】年终红包等你领
有截图显示
一用户获得52万元红包
连邀请失败的都有10万+
……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躺着收钱的好事儿???
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这些短信多数要求网友复制信息,然后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APP“领红包”。除了以“支付宝”“支付宝红包”打头外,未留下任何发送来源信息,可能会让部分人有收到官方短信的错觉。
然而
这些打着官方名义的短信
却并不是支付宝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