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上个世纪,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增长,1968年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美贸易摩擦日益增多。1971年,美日之间出现6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1976年,上升到155亿美元。1984年,达到1687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制造”风靡全球,尤其是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20%,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而美国车几乎没有出现在日本市场上。特别是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节能省油的汽车对美出口大幅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就不断升级,摩擦的领域从纺织品逐渐扩大到钢铁、家电、船舶、汽车、半导体等。
而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时任里根政府首先做的就是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采取的方法就是直接找和自己贸易额比较大的国家开会,签署协议,让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
所以在1985年9月底,前面提到的福田康夫口中的《广场协议》正式签署,日元开始升值,刚开始是1美元兑240日元,到1986年9月,飙升至1美元兑150日元。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制造企业的产品在海外销量骤减,也戳破了日本国内的房地产泡沫。日本制造企业开始成批倒闭,大量员工被迫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