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女士带着弟弟(李明)赶往一直负责帮助他调试耳蜗设备的公司,并见到了此前提到可以提供设备的网友,经过调试,已经可以听到声音,并主动开口讲话。
据小伙儿的姐姐李女士说,昨天有热心网友告诉她,自己的人工耳蜗设备更新后,留有一台旧设备,可暂时让李明使用。
李女士:但是能不能匹配李明脑中的芯片还不知道。
李女士说,现在先暂时借用网友提供的设备,下一步还要咨询如何去配新设备。
李女士:弟弟又能听见了,就算丢失的设备找不到,我也开心多了。
李明接受采访/来源于北京晚报
今天下午有热心网友为 当事小伙李明提供了一副一模一样的人工耳蜗,更换耳蜗后,李明 目前听力正常。
但是李明的家人还是趋向于寻找原来的耳蜗,因为里面的设定都比较符合他的实际情况。
自媒体:拿不出证据证明是假的
今天(12月20日),一篇称此事为大骗局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阅读量迅速突破10W+。《北京晚报》记者采访了文章的发布者“黑奇士”。
该自媒体文章截图
“黑奇士”说,最初看到人工耳蜗丢失的报道是在昨晚11点,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炒作。
“黑奇士”: 此前石家庄那个案例呼吁别人捐款了,连续四个案例都是类似的‘误会’,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
“黑奇士”说,有好几个案例情节完全一致,都呼吁献爱心。
“黑奇士”:实际上广大网友能做啥?还不是掏钱吗?
“黑奇士”提到,最初发布的带有红字的寻物启事很专业,不像是在路上用手机就能完成的,再比如“开颅”“价值20万”“列明详细的型号”等提法,对网民情绪的挑动“太娴熟了”。
“黑奇士”:反正让我拿证据证明是假的,我拿不出来,就是太刻意了。
记者提出,对于“黑奇士”的相关质疑,今天(12月20日)李女士也进行了相关澄清,特别提到“开颅”的提法,源于一时的冲动和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
对此“黑奇士”说,“我作为写这个文的当事人,我也是‘冲动’,先原谅我好了。”
最后,“黑奇士”还提到,希望大家多关心听障人士,关心他们的处境,帮助他们申请国家补贴,残联有政策,比如北京的可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芯片)。对于普通家庭,政府的帮助是最重要的因素。
回应:“开颅”一说怎么来的?
李女士和弟弟李明告诉记者,他们在今天稍早的时候看到了“黑奇士”这篇“热帖”。李女士双眼通红,泣不成声,可是面对迅速传播开来的网络质疑,她感到既无奈又无力。
李明姐姐接听热心电话/来源于北京晚报
在李女士早前发布的那则寻物启示中,除了简要讲述了人工耳蜗丢失的过程外,最令人揪心的一句话就是“一旦找不回来,就要面临开颅手术了”。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网友产生质疑。“丢失人工耳蜗,完全不必开颅,只需配备一台体外机即可。”
李女士说,她之所以说可能需要开颅,是一个最坏的打算,毕竟芯片已经植入体内10年了,产品也在不断升级,能不能匹配到新的,她并不确定。可能因为自己太过担心,自己又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言辞上给一些网友造成了误解。不论如何,她愿意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
李女士: 这些质疑的文章让我们全家的压力非常大。我们不想要钱,我的弟弟26岁,是一个成年人,他可以承担起责任。
今早李明的姐姐用李明朋友圈发出的消息
回应:人工耳蜗真的要20万吗?
一套人工耳蜗到底值多少钱?有网友和业内人士质疑,没有20万这么贵,而且国家有补助。
李女士今早用李明的朋友圈发消息解释称,弟弟的手术做于2008年,从里到外的整体费用为17万。
李女士:对不起大家, 多说了三万。
今早李明的姐姐用李明朋友圈发出的消息
多起人工耳蜗丢失都是套路?
12月20日,北青报记者采访到了今年另外三起“丢失人工耳蜗事件”的当事人。
1、10月21日,河南郑州的程女士曾为3岁的儿子寻找人工耳蜗。
程女士: 家里人都看到了这个(自媒体)的文章,很生气。原本弄丢孩子的人工耳蜗心里就很愧疚,现在还有人在我们伤口上撒盐。”
程女士说,当时郑州媒体为她报道,丢失的人工耳蜗很快找到了,现在用的就是找回的这个,没有损坏。
家长: 我儿子用的是奥地利的一款产品,不是他(黑XX)说的澳大利亚产品。这个图我在网上发过,有聋儿的家庭一眼就看得出来。
2、12月5日,青海西宁的一名家长也帮孩子寻找过人工耳蜗。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的人工耳蜗体外机已经寻回。
家长: 耳蜗来自奥地利,是去年7月份配的,后来孩子不小心丢失,现在找回来了,能够正常使用。”他说,“这款耳蜗是当时几款里质量比较好的,整套手术花了20多万元,光是体外机就花费了8万元左右,所有花费都是自费。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的人工耳蜗体外机已经寻回。
家长: 耳蜗来自奥地利,是去年7月份配的,后来孩子不小心丢失,现在找回来了,能够正常使用。”他说,“这款耳蜗是当时几款里质量比较好的,整套手术花了20多万元,光是体外机就花费了8万元左右,所有花费都是自费。
3、12月11日,石家庄的马平平也为自己的孩子寻找过丢失的人工耳蜗。
马平平孩子的耳蜗体外机现在还没有找到,她说,“是当地的好心人凑了几万元,重新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