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开始发现耳蜗不见的时候,我人差一点一下子晕过去”。尹红梅说,“为了申请到这个耳蜗,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据尹红梅介绍,女儿遗失的耳蜗,是中国残联为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而实施的一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刚开始发现耳蜗不见的时候,我人差一点一下子晕过去”。尹红梅说,“为了申请到这个耳蜗,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据尹红梅介绍,女儿遗失的耳蜗,是中国残联为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而实施的一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援助的。
2011年12月份,尹女士便开始联系石首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工耳蜗的获取资格。但是却得到名额紧缺,需要等待的答复。由于幼儿三岁左右正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三岁之前植入,那么小微微可能在6岁左右便能与人交流。但如果三岁之后植入,那么沟通能力恢复的时间大约会延长一倍。所以她立即联系了武汉残联以及湖北残联申请国家人工耳蜗的植入资格。
为了获取资格,2012年5月到6月间,尹女士一人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带着小微微往返于石首和武汉20余次,递交申请文件及各种身体检查证明。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今年4月份,她终于收到了湖北省残联的通知。
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一种有创手术,因此术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术前评估应包括医学评估、听力学评估、助听器使用情况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心理评估等。在经历了复杂的评估检查过程后,今年4月15日,小微微终于在武汉市协和医院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可喜的是,孩子装耳蜗的2个月后,各项听力情况开始好转,已经能清晰喊我妈妈了”。尹红梅说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但是现在“人工耳蜗”体外部分丢失,小微微已无法再听到外面世界任何的声音。正处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没有人造耳朵的帮助,无疑是半途而废。
回忆起小微微的成长,尹红梅坦承辛苦。小微微一出生便伴有新生儿缺氧,8个月大的时候才会抬头。之前走路一直屈膝,样子很奇怪,最近才能直立双脚。平时为了防止孩子的听力神经萎缩,她要将一个单词重复十余遍说给孩子听。每天还要对着孩子敲锣打鼓一个小时。由于部分人工耳蜗在孩子体内,所以平时孩子有个磕磕绊绊她都会无比紧张。
尹红梅说,之前她和丈夫在深圳打工,每个月能赚6000多元。但由于小微的手术,她现在已放弃了工作,整个家连同爷爷奶奶五口人每个月就只有4000元,而其中的一半还要用于小微微的术后语言培训。为了贴补家用,小薇近60岁的爷爷现在还在送快递,而50多岁的奶奶也在爷爷工作的快递公司做饭。
“如果丢失的耳蜗找不回来,我就算借钱也要帮她弄到一个”,尹红梅说,整套人工耳蜗要花费22.8万元,这次丢失的体外处理器也价值8万多元。她说,要靠打工还上这笔钱可能要花十几年的时间,但是,为了小微能与人正常交流,她愿意用自己的下半生换孩子的一生。
如果您有关于“人工耳蜗”的线索,请拨打晨报的24小时新闻热线85777777,或登录新浪微博或腾讯微博@武汉晨报留言。
没有外耳部件的女儿微微,无论怎么敲击锣鼓,都毫无反应。记者尹勤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