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在全国综合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优化,上半年,长沙经开区市场主体注册数呈井喷之势,增速为50%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活力强不强、发展后劲足不足、市场是否繁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市场主体是增加还是减少。而决定市场主体增减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当地营商环境如何,有没有可预期的持久的投资吸引力。
今年以来,湖南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聚焦群众和企业“最烦”“最痛”“最怕”“最盼”的问题,对标“北上广”等先进地区找差距,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7月底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提出了“远学华为,近学长沙”的口号,以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使湖南成为投资创业福地。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突出问题,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努力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总抓手。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1至6月,全省新设市场主体36.4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5300亿元。截至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400万户,达到409.74万户。
环境好,发展成果自然不会少。通过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各地因地制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亮点频出。如邵阳市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条举措,从审批、融资、纳税、用工保障、降成本等10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措施,要求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着力为邵阳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开福区从“五更”服务理念出发,制定16条具体措施,以最宽的准入、最省的费用、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服务打造营商环境的“开福样板”,辖区内存续市场主体已连续3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蓝山、江华、泸溪等不少边远欠发达县市通过优化发展环境,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抓住产业转移契机,引来大批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