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的网红海洋生物——8个月大的儒艮宝宝玛瑞姆(儒艮俗称“美人鱼”)死了,引得泰国网民伤心不已,泰国和各国媒体纷纷报道。害死它的正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科研人员正在调查研究的海洋环保问题新热点——塑料。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头还在吃奶的儒艮宝宝,是今年4月在泰国南部一海滩被发现的。它只有四五个月大,却不知什么原因,与母亲失散了(正常情况下,儒艮18个月左右断奶,并与母亲生活到8岁左右,才会独立生存)。随后,泰国海洋专家对它进行了救助,并为它取名Marium(音译玛瑞姆,意即“好女孩”)。救护人员将救助它的照片传到网上,它与救护人员拥抱,在志愿者身边磨蹭、嬉戏的可爱模样吸粉无数,一举成了泰国网红。
8月17日凌晨,玛瑞姆却不吃不喝陷入了休克。海洋专家紧急抢救,却无力回天。玛瑞姆死后,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解剖,发现其胃里有8个塑料袋和许多塑料碎片。这正是导致它死亡的重要原因。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是海牛的近亲。因其常常浮出水面呼吸,在哺乳期会浮出水面给幼儿哺乳,与人类颇为相似,因而成为传说中的“美人鱼”的原型。相关资料显示,成年儒艮身长可达3米左右,体重可达300公斤~500公斤。正常情况下,其寿命在70岁左右。而这头本已被人类救生的儒艮宝宝,却因误食塑料引发感染和胃阻塞,不幸离世,令人扼腕,让人唏嘘。塑料之“恶”,由此可见一斑。
而更不幸的是,像这样误食塑料而导致海洋动物死亡的事件早已不是孤例。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近些年每年都有多起这样的报道。那些因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的鲸、龟,胃里堵塞着3公斤、4公斤、5公斤……甚至更多的塑料垃圾,令人触目惊心。有媒体统计,每年逾1000只死亡的棱皮龟中,34%是因为误食塑料所致。
近几年,塑料垃圾已“晋身”为影响海洋环境的热点问题,引起多方关注。相关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近千万吨的塑料垃圾入海,因为塑料难以降解,已在海洋中形成垃圾山、垃圾带,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和自然生态。科学家近期的研究发现,甚至在北极冰芯、南极海域、大洋深处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已检测到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存在。专家预测,如再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和控制,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甚至会比鱼类还多。
为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来临之前,联合国发起了一项名为“大张旗鼓,淘汰塑料”的活动。旨在呼吁有关各方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今年6月底在日本大阪召开的G20集团领导人第14次峰会,也达成了《大阪宣言》,承诺要在2050年前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零排放”。近些年,英国、法国、冰岛、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印度等国都先后颁布了禁塑令,列出了禁塑时间表,对难降解的聚乙烯一次性超薄塑料、塑料软管等说“不”。我国也早在10年前就颁布了“限塑令”,倡导人们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袋,改用更环保的布袋、纸袋或可降解的塑料袋,同时加强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禁塑、限塑被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玛瑞姆死后,泰国海洋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也发起了一项减少海洋垃圾的计划,以保护儒艮。
由于人类活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儒艮的数量已非常稀少。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地区海域也有儒艮生活。在我国,儒艮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为保护儒艮,我国于1986年4月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即广西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更名为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儒艮也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动物。儒艮宝宝玛瑞姆之死,再次以活生生的事实提醒我们:禁塑已迫在眉睫。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像儒艮这类珍稀的海洋生物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我们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将面临严重的挑战。而更可怕的是,海洋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导,最终影响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