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你看到了全世界,也要让他们看到全世界!”扎着马尾、身材瘦小的女生笔直站立,在辩论赛的尾声,为“微信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的辩题总结陈词。
近日,以“家道共话”为主题的辩论赛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这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的活动之一——“精辩犀论”,来自全国39所中学的学生代表在辩论场上各展身手。
四场辩论,三场的辩题关乎当代社会亲子关系:除“朋友圈”辩题外,还有“中国传统家庭伦常有利于/不利于培养子女的独立精神”“当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需要完全民主还是需要一定权威”。
“朋友圈”辩场上,“是否屏蔽”引出的“孝”问题引发了激烈争论。
反方认为,微信朋友圈是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父母通过朋友圈能更了解子女、减少隔阂,子女通过朋友圈,向逐渐年迈的父母展示自己见识的世界,是孝的新表达。
“避免冲突才是孝。”正方认为,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朋友圈内容易引起误会,应该屏蔽父母。“要让父母了解我们,发朋友圈还不如打电话。”正方四辩在总结陈词时说,在和父母的有效沟通上,“一对多”的朋友圈,比不上当面交谈或通电话这种“一对一”的方式。
“在传统伦常中,父母有着绝对地位,却限制了儿女自由活动、自由选择的空间。”另一个辩论场上,针对“中国传统家庭伦常有利于/不利于培养子女的独立精神”的辩题,反方一辩侃侃而谈。正方反驳道:“家庭伦常不仅规范了子女的行为,同时也规范了父母的行为,使其对子女不溺爱、不忽视。”他们认为,传统家庭伦常让家庭成员履行各自责任,更有利于培养子女的独立精神。
一个半小时的唇枪舌剑,家文化在当代青年的思想中呈现出立体化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