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界并不总是持有这种相对客观的评价,少数西方媒体把中国人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所展露的爱国情怀误读乃至歪曲成“狂热的民族主义”,把国内少数人的偏激情绪和行为上纲上线成一种国家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北京乃至中国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认真遵循国际惯例,始终用真诚、开放、平和的心态办奥运。美国《外交》双月刊今年7-8号的一篇文章评论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展现的是一种轻松的世界主义。”
国际奥委会明文规定的,我们严格执行;国际惯例中没有的,我们也尽力去做。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但有谁见过选手村、媒体村的非赞助商品牌设施都一一用胶布遮盖?我们的奥运会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经验仍然有待提高,但有谁见过那么多的大学生们站在奥运场所的大门口,为客人拉门?我们的语言环境仍然不够理想,但有谁见过哪个举办城市像北京那样推动“全民学英语”?我们对奥林匹克理念的理解和执行仍然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有谁见过像中国这样7年来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惠及4亿青少年的奥运壮举?我们在残疾人事业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有谁见过像北京那样用办奥运会的原班人马和设施来办残奥会?
这种真诚、开放、平和,表明了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与世界为善,对中国、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都是独特和巨大的贡献。正如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高斯帕在其自传《奥运人生》中所说“中国人民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将从世界学到很多,而国际社会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对中国也会认识得更多”。国际奥委会首任市场总监麦克尔?佩恩则评价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通过全方位打造自身的方式来欢迎全世界。”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民众自然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付出,这与带有扩张性和偏激性的狭隘民族主义无关。如果认为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渗入爱国主义元素,就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狭隘、偏激的思维方式。
在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经历了“9?11”恐怖袭击苦难的美国决意借助冬奥会的大舞台,重振民族士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美国说服了国际奥委会,打破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既定程序,不仅加入了托举从世贸大厦废墟中挖出来的破残的美国国旗入场的仪式,而且美国总统布什还发表了演讲。不知道那些动辄就指责中国有“狂热的民族主义”的少数西方媒体和人士,又该如何看待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美国的言行?
理性爱国是我们的责任
爱国,是一种普遍而高尚的情感,但我们对奥运会上的爱国情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要激情爱国,更要理性爱国,提倡一种热烈而不偏激的情绪,一种开放、包容、平和的心态,一种尊重外国客人和参赛选手的举止。过犹不及,如果在气氛热烈的北京奥运会上,民众情绪过于狂热甚至偏激,对一些参赛国和参赛选手做出不友好、不文明的言行,是对爱国情怀的一种曲解甚至亵渎,也会给少数西方媒体和人士攻击中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提供口实。正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及项目主任裴敏欣所说:“极具民族主义意识的国民会让外国人害怕中国,这将有损于中国的形象。”
这方面惨痛的教训也为数不少。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韩国人民用最大的真诚和努力举办奥运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台令人难忘、精彩纷呈的奥运会。但当时个别韩国人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民族情绪,发生了教练冲上拳击台殴打裁判的丑闻,震惊了世界,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首尔奥运会的美誉度。
2004年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期间,曾发生过少数国内球迷对日本足球队的不礼貌言行。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曾提起过,今年春季在“鸟巢”举行的中国田径公开赛上,大部分国内观众都是冲着“鸟巢”和刘翔而来的,在其他运动员登场时,却出现了冷场现象。她说:“当广播里介绍其他运动员时,几乎没有掌声,等到刘翔退场,虽然比赛还没结束,人却走得差不多了”。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奥运会,各国和地区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体。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为全世界人民包括运动员搭建一座交流技艺和友谊的大舞台。我们要持一种低调、务实、平和的心态和作风,要努力让全世界“敬重”而不是“敬畏”中国。我们反对奥运会政治化,不要把政治歧见和外交争议带入奥运赛场,即使对那些曾经伤害过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也不要把不满情绪转嫁到那些国家为了团结、友谊、和平而来到中国的运动员身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牌观”,防止滥用东道主优势,理解、尊重那些在赛场上赢了中国选手的外国对手,他们同样也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我们要有大国气度,正确看待和接受全球媒体那些善意、中肯的批评。我们要关注光芒四射的“菲尔普斯们”,更要给坚持完成比赛的“阿赫瓦里们”多一点关注和掌声……
维护国家形象,善待全球宾客,提倡理性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这是北京奥运会上分量最重、不可替代的一块“金牌”。
责编:陆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