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六成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加父母进微信朋友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08
摘要:以前张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跟父母通一次电话,有时候妈妈会抱怨:“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主动给你打电话。

  手绘教程教父母看得网友泪奔

  你也可以把它给爸爸妈妈看看

  昨日,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个知名微博转载,转发过万。这组在网友眼中很萌、很有爱、简单、催泪的漫画,出自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之手。他在漫画第一页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阅此册,但愿能解决二老焦急的心情……”

  手把手教了12天

  父母还是不会用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辗转联系上手绘本的作者张明,他是山东人,今年26岁,重庆邮电大学2006级动画专业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工作。

  今年春节回家,张明特意在北京买了两个HTC智能手机送给父母,原本他以为,只要自己稍稍向父母讲解,微信使用起来肯定比QQ还简单。可他在家呆了12天,父母除了掌握智能手机开关机、锁屏等基本功能,其他软件都搞不懂,就连儿子手把手教的微信也不太会使用。

  “我是大年初九回北京上班的。那段时间,父母一周要打三四通电话询问微信的使用方法,我因为工作忙不能详细讲解,看着他们这么焦虑,担心他们年纪大了着急对身体不好,我便想出来为他们画微信使用教程。”张明说。

  张明的微信使用说明一共9页,里面有个人语音交流、发送表情、如何发语音、如何发照片等内容,每一篇都是对照微信界面照搬下来,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清楚每个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旁边还用汉字标记出注意事项等等。在主界面这一页,作者专门画上自己的微信名和头像,旁边一个箭头标注着:“这是儿子的账号,您只要点击一下,就进入与儿子信息互动的界面。”

  不想父母伤心

  手绘9页微信教程

  张明大学四年在重庆,工作三年半都在北京,每年回家陪父母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以前张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跟父母通一次电话,有时候妈妈会抱怨:“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主动给你打电话。”“我在外地工作,忙起来也顾不上给他们打电话。”张明说。

  最近几次回家,张明发现了父母的变化,一向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的父母,突然在家养起了花草植物和鱼。“我想他们可能是太孤单了。”张明感叹,从小到大,每到新年父母都会为他准备新衣服,哪怕他已经成人,哪怕他不回来过年,都没有间断过。今年过年,父母依旧给他买新衣服,担心他不喜欢,还特意挑了两件不同的款式。

  “换了手机后,看着妈妈那些笨拙的动作,心里很酸,这一次回家明显能感觉到,父母年龄大了,头发开始白了,心里特别难受。后来回北京知道他们为微信着急,更担心他们的身体了。”张明说,画使用说明,也是想让父母别着急,老年人的情感细腻,不要让他们有“儿子不在身边,自己学不会”的伤心,而这9页微信教程,配上一些温馨的提示,也是想让父母一见到这些教程就会想起儿子,感觉儿子就在身边。

  手绘教程有效果

  现在每天能交流

  “儿子,今年婚事安排得怎样了?”“什么时候才能放假?”……看了儿子画的说明,父母很快就掌握了微信的语音、看照片等功能,一空闲下来,就会在微信上和儿子聊上两句,想儿子的时候,便翻看儿子通过微信传给他们的照片看一看。昨日一大早,张明又给父母发去微信,得知母亲生病去了医院,着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冲回山东,好在父母告诉他,是小感冒不碍事,他才安心下来。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张明的妈妈,提到儿子手绘的使用说明,李妈妈笑着说:“我现在照着儿子画的图,已经会用微信了。”

  李妈妈说,儿子在外读书工作快8年了,回家机会不多,尽管每隔一段时间通一次电话,但是不能了解儿子具体的生活,还是牵挂。现在李妈妈晚上有空的时候,就会看看微信,跟儿子聊聊天。“可以经常跟儿子说话,知道他每天在干什么,心里踏实。”

  除了微信,为了让父母不会感到孤单,张明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挂件、装饰品放在家里。“有时候亲戚朋友来家做客,父母还会指着照片介绍自己的儿子,拿出手机给别人看微信,自豪地说儿子教他们使用高科技。”张明说。

  微信是堵墙

  六成受访者好友里没加父母

  你会不会把他们拉进朋友圈

  你的微信加父母了吗?在分享生活状态的时候,你又是否会故意屏蔽父母?如果你的父母不追赶潮流,也不关注微博、微信,你会主动教他们如何使用吗?当发现自己的父母出现在微博关注名单或是微信朋友圈时,是果断屏蔽,还是从此以后默默无声?

  当我们屏蔽父母的时候,我们都在害怕什么呢?是怕没自由?觉得很尴尬?在害怕之余,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加你的微信,只是想多看看你,感受你还陪伴在身边的幸福。

  微调查

  没加父母的人说

  亲人之间需要空间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通过晚报读者群、QQ好友群、微信群,调查了20-35岁阶段的50名年轻人,是否把父母加进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其中,32人表示没加父母进朋友圈,占64%;另外18人加了,占36%。

  没有加父母进朋友圈的人,大多认为,亲人之间需要空间。网友“面对阳光就很嗨”说,她从来不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真实的想法,为了在亲人面前装阳光。在医院工作的薛先生说,长辈并不一定懂年轻人的世界,要是让他们看到朋友圈的内容,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矛盾。网友“雨霏”说,她的婆婆一直以为她很节约持家,万一让婆婆看到她朋友圈里偶尔消费享受,肯定会对她有意见。

  调查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把父母加进朋友圈的大多数人认为,微信也是增进亲人之间互相了解和沟通的方式。网友“西湖美景三月天”说,父母是比朋友圈的其他朋友更值得加的人,他们比朋友圈的其他朋友更关注你的更新,不交流,不让他们试着了解你的生活,他们就更不懂。

  老家在湖南,现在在重庆一家培训机构工作的陈思也把父母加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陈思说,妈妈每天会关注她的朋友圈,跟她交流,哪怕自己一个人在重庆工作,也仍然感到很温暖。

  微故事

  加不加妈妈的微信

  饭桌上开家庭会议

  今年大年十五,重庆建工设计院建筑设计师陈宁家里开了一场家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到底要不要加妈妈的微信。

  会议的起因是这样的,过春节,陈宁和妻子买了两部智能手机,一部送给岳父,一部送给妈妈,两位老人都挺前卫,拿到手机就安装了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

  大年十五一家团圆的时候,陈宁的妈妈发话了:“我在用微信了,你们全都把我加起!”“没必要加嘛,我们生活圈子都不一样,你加你的姐妹就行了。”陈宁说。

  陈宁说,当时饭桌上的气氛很尴尬,妈妈有些下不来台。为了缓和气氛,他提议:“不如开个家庭会议,加不加妈妈大家来投票,说原因。”

  他最先发言:“我们年轻人喜欢耍,追求浪漫,有时候要吃点贵的东西,买点贵的东西。你们看到了要心痛,又要来批评我们,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陈宁的妹妹也说:“不是不想加你,你们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你一天发跳坝坝舞的照片,我们又不喜欢看。”

  妈妈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哎呀,我主要是想加起你们方便些,比打电话便宜。”

  最后,会议得出一致结论:加微信,但是互相屏蔽朋友圈。

  “加了以后我妈还是很高兴,在超市买个东西,也要给我们发个照片,问我们要不要,有时还发张自拍过来。”陈宁说,妈妈说看不到朋友圈也没什么,反正加强联系的目的达到了。

  每天给妈妈发微信

  和爸妈分享生活

  22岁重庆小伙李博渊在北京一家私人旅行定制公司工作,回重庆的时间很少。“陪爸妈的时间越来越少,微信成了我们之间的纽带。”他说。

  李博渊在北京科技大学上学,没有微信的时候,他的QQ上加了爸爸妈妈,每天都会上网和妈妈聊一会儿。有了微信后,思想开明的爸爸妈妈也换上智能手机,下载了微信,儿子成了他们加的第一个好友。

  加了微信之后,李博渊每天都会给妈妈发几条信息。聊一聊学校的趣事,关心一下爸妈的身体,妈妈也会把生活中的事情告诉他。“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就好像每天还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一样。”

  李博渊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些照片、文字,他发现,妈妈是他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张照片都要来点个赞。有时候情绪不好,说几句发泄的话,妈妈也会像朋友一样安慰他。

  至于爸爸,虽然加了儿子好友,但从来没有和儿子说过话,没有在朋友圈留过言。“我知道他每天都在看,但都是只看不说。”李博渊笑着说。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