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上海电视起步较早,上世纪在80年代,发展位列全国前茅。相比较央视,上海电视台的节目量大,实习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这些因素也许促使罗京选择在上海实习。”他还透露,尽管当时罗京是实习播音员,但是与正式播音员有着相同的待遇——有机会在荧屏上露面,如此算来罗京的首次荧屏亮相也应该是在上海。尽管只实习了短短3个月时间,但他优秀的表现给台里的同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海第一代主持人叶惠贤也证实了罗京曾在上海电视台实习,可惜他们在工作上没有交集:“当时我是做综艺节目,而罗京是新闻播音员。”叶惠贤介绍他和罗京是在日后工作中慢慢认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低调、诚恳,“我们在开会等一些场合经常能碰到。几年前,我们有次长谈,他对各地方台主持人的意见显得谦虚、诚恳,很关照我们的意见。很有人格魅力,口碑很好。”同时,叶惠贤还提到了2008年8月罗京那最后一次播音,“当时我们都知道他身体出问题了,看到他在那平静地播音主持,真的很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这就是一种艺德!”
上海同窗追忆罗京
随后记者致电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欧楠,她曾是罗京在北京广播学院79级播音主持班的同学。欧楠表示,她与罗京虽是同班同学,但没有共事过。当记者继续追问同窗轶事时,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传来抽泣声,欧楠的情绪迟迟不能平复:“我们班级成员的关系超越了同学、朋友,是亲人、兄弟姐妹。每次只要有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到北京,大家都会一呼百应地聚集在一起。而现在我们少了一个人……”
欧楠称他们这届同学关系特别好,她回忆罗京最后一次参加同学聚会是2007年,“同学聚会上,罗京还和大家有说有笑的,去年春节我们再聚,罗京已经住院,我们都祝福他早日康复,大家都抱着希望,说罗京明年聚会的时候一定能回到我们中间。怎么也没有想到2007年聚会的一别却成为了永别。”在同学们眼中,尽管罗京名声在外,但是他一如既往的真诚、亲切,丝毫不会给人距离感,“同学就是同学,没有地位之分,在我们中,他给人严谨、细致、周全的印象,我们中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去给予帮助。只要有罗京在,就会让人很放心。”同时罗京的专业能力在同学中被视作一把“标尺”,欧楠说:“一般来说,播音员这行,女生的语言能力要比男生强,但是罗京却是我们中的标尺。《新闻联播》稿子一般提前10分钟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越晚。而他总是能拿着油墨未干的稿子,一字不差地播报下来。他的业务能力是我们中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除了品学兼优外,罗京的多才多艺在校园时期就已经显露无遗,“罗京的京剧唱得很好,通俗歌曲也一样。很多人觉得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罗京版《千里之外》让人意外,但在我们看来一点都不意外。罗京还是学校的篮球明星,球到他手里就不会掉。”在同学们的心中,罗京是个完美主义者,在他生病期间也不愿意大家去看望他,“他不希望我们看到他生病的样子,大家只有通过短信的方式互相联络。我们全部同学都会在11日去八宝山见他最后一面。”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